梅州加速融入粤港澳经济合作
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表示,梅州此次赴香港举办大型招商推介会,是打开山门、走出围龙的一次大胆尝试,融入粤港澳经济合作中,是“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梅州主动走出去,在危机中寻找商机,拓宽对外合作空间,意义重大。此外,在合作中深入学习香港现代工商业的宝贵经验,也将是梅州的一大收获。
梅州市市长李嘉表示,梅州实现绿色崛起,不仅要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更要积极拓宽港梅合作空间,全力谋求双方在打造制造业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特别是加强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对接等方面更大的合作,以此推动梅州加快融入全球经济发展大潮。
2008年12月12日将成为梅州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由梅州市委、市政府和香港贸发局、省经贸委、省农业厅、省外经贸厅、省旅游局联合主办的“2008广东梅州(香港)经贸农业旅游招商推介会”今日在香港正式举办。这是梅州市第一次在香港举办大型招商推介活动,同时组团参加香港第43届工展会,这也是香港工展会70年历史中,国内第一个地级市政府组团参展。
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不等不躁”的指导思想,坚持探索“四个梅州”(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到“绿色崛起”的山区科学发展道路,坚持抓好建厂、办学、治水、修路、种树、惠民和用贤7项重点工作,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但该市更清楚的认识到,要改变当地相对落后的经济面貌,必须善于借助外力,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于是有了这次“世界客都”与“东方之珠”的深情握手。通过香港这一国际平台,梅州山区特有的现代农业、旅游、经贸等资源将更好的走入国内外市场,梅州与粤港澳经济合作的接轨也必将为当地的发展注入更加积极的活力。
笔者从“2008广东梅州(香港)经贸农业旅游招商推介会”筹备组获悉,此次招商会主要有三大目的:展示发展成果、推介良好环境、开展经贸合作。近年来,梅州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需要香港这一重要的国际窗口来展示,让更多的朋友分享梅州的发展与进步,从而更好地激发本地创业热情。通过展示梅州特有的现代农业、旅游经贸资源和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让更多的朋友从认识梅州到喜爱梅州,到梅州旅游观光,投资置业。深化梅州与香港长期来的经贸交流合作,提升两地的合作水平,学习借鉴香港工商届的先进经营理念,进一步拓展梅州的国际视野,推进香港———梅州在经贸、农业、旅游等方面的深度合作。12月12日在香港君悦大酒店举行梅州(香港)经贸农业旅游招商推介会暨招商项目签约仪式。从12月13日开始,梅州200多种产品参加香港第43届工展会(香港铜锣湾维多利亚广场)展示展销。13日下午,在工展会中央舞台举行客家风情歌舞表演,让香港同胞领略魅力独具的客家文化和客家风情。
在此次工展会上,梅州展区共207平方米,由综合展区、经贸展区、农业展区、旅游展区组成。除采用图表、文字、多媒体等形式展示外,共组织52家企业、200多种产品作实物参展。此次招商推介会在香港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香港本地商家对梅州特有的现代农业、旅游经贸资源表示很感兴趣。香港贸发局南区首席代表何建荣告诉笔者,本次活动香港产业转移包括工业(尤其是机电产品)、服务业等方面,还有涉及农业、房地产及旅游方面的投资。据悉,至今天止,梅州已落实招商项目207个,总金额258亿元,是原计划任务的1.8倍。其中,今天现场签约的项目19个,投资总额98.17亿元。
■山区送宝
现代农业、旅游经贸宝贵资源不再雪藏
【农业】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漂亮转身
关键词:中国金柚之乡、中国著名单枞茶之乡、广东脐橙之乡
梅州是农业大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工作。近年来,通过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成效甚丰。200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39.8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13元,今年1至9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又比去年增长11%,1至10月,梅州市经检验检疫出境农产品508批、10780吨,货值1406万美元,对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7%、140%和193%,成为该市出口的一大亮点。
梅州的现代农业转型呈现五大亮点:
特色农业初具规模。该市已建成水果、茶叶、南药、优质稻、油茶、蔬菜、烤烟、畜牧水产养殖八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全市水果种植面积103.79万亩,总产76.99万吨,其中金柚28.42万亩,总产35.44万吨;茶叶15万亩,总产1.07万吨;有13个产品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大埔“西竺牌”西岩单枞茶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脐橙8万亩,总产2万吨,2008年获得“广东脐橙之乡”称号。
特色农业加速发展。该市现有5个国家级和1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面积达11.5万亩,辐射带动面积40万亩。全市有无公害农产品93种,绿色食品4种,有机食品7种,面积近20万亩,年产量超过30万吨,产值7亿多元。已初步形成以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龙头,县区级检测站为骨干,基地、超市、批发市场检测点为补充的三级检验检测网络,有效保障农产品的安全。
产业进程加快。全市现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23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威华集团有限公司已在深圳证交所上市。农业合作组织123个,其中国家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单位3家。同时,不断拓宽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领域,成功开发出一批受市场欢迎的品牌。
旅游农业方兴未艾。该市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打造了如雁南飞、雁鸣湖等全国文明的农业旅游景点。乡村体验、果实采摘、农家乐等农业旅游成为梅州农业的新亮点。梅县侨乡村、侨溪村、大埔汇城村、平远官仁村、丰顺黄花村和大埔西岩山茶场、五华鸸鹋养殖场、梅西水库正在创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农业招商成效显著。去年12月,该市与省农业厅联合举办的“梅州市现代农业招商暨农产品展销(订货)会”,共同签定招商项目、订货合同、科技合作项目178个,总金额达48亿。目前,全市共建起9个“台湾农民创业园”,金柚、脐橙、茶叶等大宗优质农产品成功进入欧盟、日本、东南亚市场。
该市希望通过此次赴港的招商推介,拉近与先进地区之间的差距,以新的理念打造梅州绿色现代产业体系。
【旅游】
走在“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大道上
关键词:世界客都、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广东最美的城市、广东省最受欢迎自驾游目的地
目前,我省正率先打造“中国旅游改革综合实验区”,借此契机,梅州与省旅游局共建的“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基地”正在全力筹备中。最近,梅州又获得了“选美广东———我最喜爱的城市”第一名,以及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2007年,梅州市旅游接待总人数从2001年的175万人次增长至401.19万人次,增长129.2%;旅游总收入从2001年的13.8亿元增长至41.51亿元,增长200.7%,有力地拉动了该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此次赴港,世界客都的旅游资源将尝试着一种差异化的突破。
梅州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三大优势:
[客家文化之旅]早在一千多年前,客家先民因避战乱从中原一带南迁,不畏艰难险阻,先后经历五次大迁徙,穿赣南,过闽西,在粤东北大地扎根定居,形成了客家民系的大本营。经过历代演化和发展,如今梅州市总人口已达500万,其中97%为客家人,成为全世界最具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享有“世界客都”之称。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此得以延续传承和弘扬光大,形成博大精深、别具一格的客家文化,使梅州成为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在梅州可以完整地了解这个古老民系的历史与发展历程,并感受到最直观的客家文化。
[绿色生态之旅]在工业文明发展迅速的今天,绿水蓝天成为了很多都市人生活中的奢望,而梅州本地客家人却享受着这一自然的财富。走在梅州城区的大街小巷,游客会有如同进入空调房感觉,两旁树冠相接的全封闭林荫路为行人提供了天然的庇护。走出城市,更是蓝天碧水无限。梅州森林覆盖率达68%,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实为天然大氧吧。饱览国家4A级旅游区雁南飞茶田度假村秀丽的茶田风光、雁鸣湖旅游度假村的湖光山色,观赏国家4A级灵光寺旅游区的神奇古柏,国家3A级旅游区五指石风景名胜区的奇藤、奇树、奇石、奇洞、奇缝,使人大开眼界,心旷神怡,成为广东最受欢迎自驾车游目的地。
[红色经典之旅]在中国近代的红色记忆中,世界客都留下了隽永深刻的一笔。梅州既是“世界客都”,也是红色故土。在这里,你可去梅县雁洋镇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叶剑英纪念园,领略元帅风采、革命风范和客家人独特的精神品格。与此同时,你还可沿着先烈的足迹去大埔县寻访朱德元帅战斗过的三河坝;前往蕉岭县参观上海淞沪抗战英雄谢晋元将军纪念馆、丰顺县的老红军李坚真纪念馆、五华县的老红军古大存故居等,从客家名人、志士足迹里去领略客家人的革命豪情。
【经贸】
“打开山门”发展山区新型工业
关键词: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
梅州工业底子相对薄弱,对外贸易更是相对薄弱的一环。而近年通过实施“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广开山门,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山区新型工业,对外贸易发展极其迅速。2003年-2007年,该市出口总额从20798万美元发展到43627万美元,翻了一番多。2008年1-9月份,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9289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43233万美元,比增37.6%。这一数据让梅州看到了希望,增添了此次香港之行的信心。
梅州市委、市政府自2003年以来,始终将吸引外来投资作为破解山区发展难题的一大法宝。2003年至2007年,全市共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70宗,直接合同外资金额达到43984万美元。2008年1-9月份,全市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0宗,合同外资金额1614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0976万美元。在2003年以来新批的外资项目中,工业项目占到了83%,主要投资领域包括能源、纺织、服装、轻工、电子、化工、建材、木质品等。引进了26个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来自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也从2003年的2.9亿增长到2007年的7.1亿,年均增长25.1%。
目前,梅州的进出口贸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主导产品。出口企业品牌也逐步建立,至2007年底全市具有自主出口品牌达22个,其中广东省外经贸厅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2个。在此过程中,当地民营企业得到不断壮大,成为出口的主力军。2003年至2007年,全市外向型民营企业年出口从3651万美元发展到22628万美元,年均增长57.8%。
■两地渊源
不得不说的故事
香港与梅州,一个位居沿海,有着“东方之珠”的美誉;一个身处粤东北山区,满载“世界客都”的骄傲。貌似不相干的两个城市,今天的握手并非偶然,而是渊源甚深。
香港是梅州客家人“走出围龙”、走向世界的重要地区,也是梅州历来利用外来资源的主要区域。两地长期以来一直就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贸易、文化合作关系。如今在中央和我省关于深化粤港澳紧密合作的大背景下,两者终于从幕后走上舞台,深情一握!
早在今年3月27日,客都梅州“走出去借脑、请进来借势”就与东方之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当时,无论是以曾宪梓博士为代表的香港客家群英的共谋破围,还是曾荫权、高祀仁对梅州的高度评价,都为双方的“深情握手”接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握,更深地融入粤港澳合作对梅州不再是奢望;这一握,更好地借力借脑对于梅州不再遥远;这一握,世界客都“绿色崛起”的美丽梦想有了一双美丽的翅膀。作为见证这一时刻的观察者而言,我们不禁感同身受的发出一种来自内心的呼喊,一种难以抑制的喜悦。
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随着双转移、粤港奥合作的推进,绿色崛起的世界客都将迎来一个灿烂美好的明天。(记者 翟永鸣 罗伟章 肖伟光 刘海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