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贵州新闻 > 六盘水市
分享到:

解读“赶”与“转”的六盘水工业发展实践

时间:2011-12-29 18:10:52    |    信息来源:深圳市贵州商会    |    发布者:admin

“换挡提速”看凉都——解读“赶”与“转”的六盘水工业发展实践

核心提示

“十二五”开局之年,凉都六盘水一手抓提速,一手抓转型,“换挡提速”实现了工业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双丰收,“工业强市”的成绩单已然清晰。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六盘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807.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2%,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395.43亿元,比上年增长62%。

更令人欣喜的变化是,以工业主导型经济为发展方向的六盘水,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已高达61%,多元化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六盘水这座具有几十年工业发展积淀的城市“老树发新芽”,产业转型升级迈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步伐。

赶超——拼信心定方向

丰富的资源禀赋,雄厚的工业基础,一度成就了六盘水的辉煌,“江南煤都”的美誉承载着这座“三线建设”城市的骄傲。

作为“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六盘水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后发优势逐步显现,步入了厚积薄发、加速腾飞、全面跨越的新阶段。

然而,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冲上波峰后,迅速回落,单纯“吃煤饭”、“念煤经”使得这座正在崛起的工业城市面临发展“尴尬”:在全国290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下降;生产总值在全省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居高不下……

从总体上看,六盘水欠发达、欠开发、底子薄、不平衡的市情仍然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在全省、全国加快发展、竞相发展的态势下,我们面临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双重压力。

是“资源诅咒”的结果?还是自身发展方向出了问题?

一直沉醉于资源型经济红利的六盘水人猛然清醒:“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六盘水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不赶不行,不转不行”。

面对现实,六盘水决策层冷静分析研判:发展速度慢、经济总量小和发展方式粗放、发展质量不高是摆在面前的两大主要问题。

市委书记王晓光对面临的形势有着清晰的研判:提速转型,六盘水才能迎来加速发展的黄金期、加快转型的提速期、推动跨越的攻坚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战期。一句话,“六盘水步入了厚积薄发、加速腾飞、全面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六盘水的冬天总是特别的冷,可记者在红桥新区的采访,却是在火热的施工场地上进行的。凛冽的寒风没有挡住建设者的热情,在西南天地煤机成套装备制造项目现场,彩钢围墙、展示厅、停车场修建基本结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机遇稍纵即逝,赶工期就是在赢未来。

运输车往来穿梭,推土机奔走轰鸣,大塔吊轻舒长臂,建设大军挥汗如雨……在各个工业园区,“赶”成为不变的主题词。相关人士分析,对于六盘水来说,“赶”就是扩大总量,“赶”就是弥补差距,只有“赶”才能为六盘水下一步的转型升级跨越赢得先机。

采访中,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有干劲、有闯劲”的六盘水,更被这座城市敏锐的发展眼光、前瞻的发展谋划所吸引。

以“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首要抓园区、核心抓招商、突破抓转型、跨越抓项目”为行动指南,六盘水在新的征程上,以超常规的办法和敢闯敢试的拼劲,抓工业经济、推进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形成了奋力争先,增比、进位、突破,创业、创新、创优的良好氛围。

六盘水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六盘水的“赶超”方向很明确,向着更高层次,更深领域“发力”,变“地下”为“地上”、变“黑色”为“绿色”、变资源为资本,走出一条以煤为基、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路子。简而言之,就是以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理念来重新解读“吃煤饭”、“念煤经”。

转型——提效益谋未来

资源型城市的路在何方?六盘水给出的答案是“转型”。

转型跨越,就六盘水而言,更具有别样意义。就科学的发展来说,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型是必由之路。

该市决策层认识统一:六盘水不仅要做大做强传统产业,更要在转型当中创新、创优,致力于实现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煤电基地向综合性能源基地和现代产业基地转变。

细数六盘水的转型之举,亮点频现:

支柱产业煤炭,通过整合、兼并、重组,一改过去粗放原始的采掘方式,步入了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阶段,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同时,煤炭的深加工也开始“发力”,鑫晟煤化工一期30万吨甲醇项目建成投产,改变了这个城市几十年来单纯“卖煤”的历史,步入了资源加工的新阶段;

煤矸石发电、瓦斯发电……一系列过去的“废物”重新寻找到了自身价值,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取得了经济和环保的双收益;

明阳风电、西南天地煤机成套装备制造两个快速推进的重大项目正悄悄改变着六盘水的产业结构,装备制造不但填补了空白,更谋划着这个工业城市的未来;

双元铝业的二期工程还在如火如荼进行,一个科技含量更高的高压电子铝箔项目已“欣然落地”。这个由广东博罗冠业电子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项目,将六盘水的铝产业提升到了世界水平;

……

汽车制造、工业废弃物制造新型建材材料、五金加工等等一系列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项目给六盘水赋予了更广领域的“工业城市”概念。

一个个精心谋划的产业园区陆续开工,一个个高科技含量的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六盘水的经济类型更丰富了,在紧紧抓住工业经济的前提下,六盘水人不仅感受到了产业基础的能量释放,更清晰地感受到了转型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

市长何刚表示,每一个产业的转型,均是“一点变,全盘活”。

仅就煤炭而言,早年因非法开采、乱挖滥采,采掘工艺落后、装备水平不高等因素,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2000年,尽管煤矿数量达到历史最高峰的2300多对,原煤产量却创下自1993年以来的历史第二最低点1533.47万吨。粗放型的采掘生产经营方式看上去“轰轰烈烈”,实际上却效率低、收益少。

2000年后,六盘水煤炭产业步入转型发展的第二阶段。打击非法煤矿、关井压产、关闭整合,一系列符合科学发展的硬举措相继出台落实,煤矿数量急剧下降,而原煤产量却开始节节攀升。2006年,六盘水煤炭产量历史性地突破4000万吨大关,达到4583.26万吨;到去年,六盘水的280多对煤矿原煤产量再创历史新高——6001.15万吨,百万吨死亡率由4.07下降到1.53,有力地支持了六盘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在煤炭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六盘水的煤炭产业又再次瞄准了一个新方向——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致力于把煤炭产业做大做强做深入。从过去单纯的原煤输出到煤焦,再到煤化工产品,六盘水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煤炭产业的高端领域进军。

从单纯的煤炭开采到煤电一体,再到煤—电—化,六盘水“转”出了一片新天地。

相关人士表示,“转型”不但增强了六盘水传统产业的实力,更引出了相关配套产业,实现了“总量”和“增量”的双促进,向着集群、集约、集聚的道路发展。

谋求大发展、推进大转型、实现大跨越,已经成为六盘水全市上下的统一认识,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六盘水肩负着在全省发展中“走前列、作表率”和建设“全面小康先行区”的重任,换挡提速尤显迫切。如今,全市上下正抢抓机遇,乘势而进,顺势而上,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力求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新征途中,向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收藏本文章    |    复制本页地址    |    顶一下(0)    |    踩一下(0)    |    更多六盘水市    

网友评论:

验证码:看不清楚,点击更换
登录 (请登录发言)
深圳市贵州商会
服务团队
秘书长 王弟伦 秘书长 王弟伦
副秘书长 戴应军 副秘书长 戴应军
外联部 金素文 外联部 金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