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勤在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精彩答问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12-01-13
1月12日,深圳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在市民中心召开,市长许勤在会上回答各媒体记者提问
“努力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深圳有底气当好全国文化产业发展‘领头羊’。”
“PM2.5不仅是要监测,要公布,更要加强治理、改善”
……
昨天中午,在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市长许勤围绕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市民关心的一系列重大热点问题,精彩回答。
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记者们争先恐后,踊跃提问,不时出现抢话筒的场景。面对记者的“长枪短炮”,面对记者一个接一个的话题,许勤的回答妙语连珠,激情洋溢。
●感谢媒体对大会进行全面深入报道
许勤说,深圳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已经圆满完成了各项议题,刚刚胜利闭幕。这次大会开得非常成功,是一次民主务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大会,也是一次凝聚智慧、推动发展的大会。会议期间,媒体朋友们对大会进行了全面深入报道,在全社会营造了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舆论氛围,为大会胜利召开作出了积极贡献。连日来采访报道,大家活跃在各个场所,抓住机会采访代表、采访相关人员,表现出了媒体朋友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令我们非常感动。借此机会,他代表深圳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大家长期以来对市政府、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会议刚刚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按照会议的相关决策部署,认真分解目标,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实现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为深圳经济特区“十二五”和更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
●谈深圳质量:不求一时的GDP增长,追求更长远的发展目标
新华社记者:我们注意到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请问市长这是否意味着深圳不再追求发展速度,如果是这样,具体会体现在哪些方面?谢谢!
许勤:非常感谢您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总体思路中,我们专门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打造深圳质量,努力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这两句话很好地体现了我们工作的总体方向和要求。我看可以把它分开来理解,一是“稳定增长”。稳定增长体现了成熟经济体的特征。深圳经济特区经过30年高速增长,前30年GDP增长速度是25.3%,“十五”期间大约是16%,到了“十一五”回落到13%,去年初步预计应该是超过10%。深圳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已体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我们在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对当前国内外形势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稳定增长,这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落实。我们还要看到,当前深圳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稳定增长有利于为我们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留有空间和余地。二是“有质量”。过去30年,我们创造了深圳速度,用速度抢得了先机,抢抓了机遇,使深圳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化大都市,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资源、能源、土地等多方面的条件约束。在现阶段,我们打造深圳经济特区未来发展的新优势,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推动转型升级、加强社会建设,全方位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来增创发展新优势。为此,我们在深圳质量这个核心理念下,提出今年要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三是“可持续”。可持续是我们城市发展的长远要求和路径,我们不能求一时的GDP增长,而应该追求更长远的发展目标。今年我们将更好地落实“十二五”规划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社会建设和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等相关决定和文件,把我们的长远目标贯穿到年度发展工作之中,真正体现可持续。四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不仅追求经济发展,更要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城市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这不仅是我们今年工作的指导原则和方向,同时也是我们的长期追求,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和深圳质量的总体要求来提升我们城市发展的可持续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水平。
●谈自主创新:今年计划引进至少十个海外高层次创新团队
深圳特区报记者:深圳刚刚荣获2011年十大创新城市第一名的殊荣,但是我们也知道,深圳在创新方面还有一些不足,比如跨国公司、国际研究机构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方面还有一些欠缺。新的一年里,深圳自主创新领域有哪些新政策、新举措、新思维?
许勤:自主创新是深圳的主导战略,是驱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构建未来发展新优势的核心战略。
过去一年,深圳的自主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很多亮点。新建了134家国家、省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进一步完善了深圳的自主创新体系,强化了创新基础能力,将在未来更长一段时间发挥引领支撑发展的关键作用。同时,我们加强了产业创新能力,完成了新一轮产业布局。继上世纪90年代提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本世纪初强化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后,最近两年,我们面向未来科技经济竞争,系统布局了重点发展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下一步产业升级追求的新目标,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对产业的驱动作用。去年的成绩还有很多,比如华大基因研究院在《自然》、《科学》系列顶尖杂志发表论文20多篇,光启研究院去年一年提交国内和国际发明专利超过1000件。深圳全市发明专利和国际PCT专利申请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2012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自主创新驱动发展。在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思路部分,专门强调要把创新发展和深圳质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这也是深圳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去年8月出席深圳大运会开幕式暨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紧抓国家支持经济特区创新发展宝贵机遇的具体举措。
第一,要继续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今年,我们将新建国家、省、市级各类创新机构超过100家,将产业转型升级重大技术攻关摆在突出位置,组织至少50项重大技术攻关。在各类科技计划、产业创新计划中,加大对前沿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第二,营造创新生态体系。过去,我们的自主创新工作可能更多地突出了科技创新,现在要更多地强调创新体系的完善,特别是完善各类支撑服务体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构建和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实际上讲的是全链条创新,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金融创新等多方面,就是要形成一个多要素、多方面联动的创新生态体系。这是深圳在科技创新走在全国前列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工作新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第三,继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去年,深圳和许多大学、科研院所机构签署相关协议,今年在切实抓好落实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学、中科院、工程院和重要科研机构合作的力度。我们将围绕全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更有针对性地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特别是加大力度引进海外创新团队,全年计划引进至少十个海外高层次创新团队。
第四,刚才你提到有些方面的不足,特别是在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海外重要研究机构引进这一方面,我们去年已经明显加大了力度,今年仍将保持强有力的措施来加强引进工作。比如,我昨天会见了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长,该会是全球电气及电子工程、计算机、通信等领域最重要的协会,在全球拥有超过40万会员,拥有大量科研成果,可以和全球各地开展合作。我们将积极引进IEEE在深圳设立分支机构和科研机构,加强深圳与IEEE在产业、教育、人才、研究等领域的合作。又如,前两天,法国电信在深圳建立了一个研发机构,思科、微软、甲骨文等全球著名高科技企业在深圳也都设有研发和生产机构。为加强著名跨国公司、国际研发机构的引进工作,我们去年进一步改革了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新成立了投资推广署。今年将在创新国际合作、国际创新资源集聚与配置上进一步加大力度。特别是,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为深圳开展开放式创新合作,集聚国际高端创新资源提供了宝贵机遇,我们将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促进全市自主创新迈上新台阶。
●谈深港合作:前海先行先试特殊政策上报国务院审批
凤凰卫视记者:想问一下深港合作方面的问题,深圳“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促进深港融合发展,2012年深港合作方面会将重点放在哪些地方?作为深港合作的重要载体,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在今年有什么新的规划?今年建设进度会有什么样的目标?
许勤:深港合作对于两地发展都十分重要,两地合作越来越紧密,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层次进一步提升,合作程度也越来越深。今年深港合作将重点加强三个方面:一是深圳市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间的高层合作机制将进一步加强,实现更紧密合作。二是深圳政府相关部门、机构与香港特区政府相关部门、机构的对口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三是在一些具体事项上加速推进。在跨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无论是莲塘/香园围口岸、广深港高速铁路、深港机场联络线规划建设,还是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合作开发,都需要加快。在其他领域的合作也要进一步深化,比如在科技领域,要进一步利用深港创新圈形成的合作机制和合作内容,深化两地的科技合作。
前一段时间我跟香港特区政府交流,建议建立一个两地科技设施、科技装备共享使用机制,因为双方各自拥有科学仪器、科学设施、科学设备,如果联手共享,共同使用,就可以进一步提高科技效率,进一步发挥创新资源的作用。
在教育领域,今年将加快香港中文大学和深圳大学合作办学,大力推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建设。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专项建设领导小组。在卫生医疗合作上,去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已试运行,今年将争取尽早投入运营。在环保领域上,深港也要加强合作,希望两地能够进一步推进相关的研发建设。
此外,经贸、物流等方面的合作对于两地经济发展更是不可或缺的。总的感觉,深港两地合作态势非常好,关系越来越密切,成果越来越显著,共识也越来越强。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深港合作的重要载体,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作为国家整体布局的一部分,上升为国家战略。去年以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出台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及管理办法,把前海管理局作为一个法定机构运作。经过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各有关部委以及广东省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和深圳市政府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统筹前海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协调推进机制。
同时,前海在土地整备、发展环境等各方面都得到大幅提升和改善。去年,我们通过省把前海先行先试特殊政策上报国务院审批,现在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和协调,希望很快能够获批,使已经签约或意向项目尽快落地,促进前海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让前海成为深圳新的区域增长极的同时,以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引领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扩大深圳经济特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把前海的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外溢到整个珠三角和广东地区乃至全国其他地区。这对于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是有利的,而且香港特区政府、企业界和我们的意愿也是一致的,我们将全力推进前海开发开放。
●谈文化产业:深圳有底气当好全国文化产业发展领头羊
光明日报记者:我向许市长提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去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深圳的时候,要求深圳争当全国文化发展领头羊,赋予深圳重大责任。我想问市长的是深圳将以怎样的措施、行动来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任务?深圳有没有底气当好领头羊?第二个问题是,国务院批准深圳将宝安、龙岗扩大为特区,时间已经过去将近两年了,特区一体化步伐和进程还是比较缓慢,关内关外差距仍然很大,民治街道作为特区一体化示范区,变化也不是很大。市长如何评价这一年多来特区一体化的工作,市委市政府有没有更有力的举措和行动来推进特区一体化的进程?谢谢!
许勤:我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大运会开幕式暨视察深圳的时候,要求深圳做好文化改革发展这篇大文章,争当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羊。这既是对我们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领导提出的相关要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深圳而言,文化产业原本就是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在过去若干年都在做不懈的努力。特别是从前年8月份开始,我们着手启动制定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政策,目的就是要在过去发展基础上,从进一步适应新的形势和经济结构调整,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与科技、金融、旅游更好结合的角度考虑,科学规划未来五年的发展,确定一个有效的扶持政策体系。经过大约一年多的调研论证,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前,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政策正式通过了市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常务会的审定,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的当天正式发布。
今年,我们要抓好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把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政策完完整整地落实到位,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你刚才讲的我们有没有底气当好全国文化产业发展领头羊,我认为深圳是有底气的。第一,深圳文化产业发展是有市场的。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包括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是基于需求的。我认为从深圳和国家当前发展阶段来看,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应该说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大,所以文化产业是有市场的。第二,深圳文化产业发展是有基础的。我们原来就把文化产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予以支持,下一步随着规划和政策的落实,我们将加大力度,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第三,深圳文化产业发展有特有的优势。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积聚文化产业优质资源和要素,而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最有条件集聚各方面的文化资源。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来自全国各地,各自带着自己本土的文化到了深圳,所以深圳可以积聚全国各地的优秀文化。深圳也是各个民族居住地,也可以很好地来吸纳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深圳也是一个开放包容城市,并坚持走国际化道路,也可以充分吸取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这些都对深圳调动、整合、融合文化资源,进一步形成特区文化创新氛围是非常有利的。另外,文化产业和现代科技手段融合已经成为趋势,这一点也是深圳独具特色的优势。比如动漫设计,实际上是软件信息技术和文化产业的结合。比如影视的后期制作,实际上运用了很多技术手段,包括今天记者的摄影,技术含量也大大提高了。
深圳拥有自主创新的优势、科技的优势、文化的优势,通过这些优势的融合,更能产生新的优势。当然我们的优势还可以举出很多,比如我们拥有很多创新型人才,产生了很多的文化新理念、新产业,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氛围。例如A8音乐,是互联网企业,但是服务的内容是文化类的。迅雷是互联网企业,服务内容是视频,也是文化类的。深圳还有很多方面都走在前面,像广电集团把网络电视牵头搞成一个城市网络,非常有新意,也是看准了新的产业方向和产业内容。
总之,我对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充满信心,我们有足够底气继续担当特区的使命,使文化在深圳特区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产业是一个低碳环保的产业,符合我们整个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符合现代产业发展方向。我们无论从什么角度,都应该去支持、发展它。
●谈特区一体化:希望在十年过程中投入上万亿资金实现特区一体化
许勤:关于特区一体化的问题,特区一体化一直按照原定计划全面推进,包括去年成立的龙华新区、大鹏新区,实际上是通过加强区域精细化管理和明确区域功能定位,打造新的发展极,从东、中、西三个方向带动全市整体发展,全方位推进一体化。考虑到不可能在一年内消除原特区内、特区外的痕迹,我们做了一个十年工作计划,希望在十年过程中投入上万亿资金实现特区一体化。
去年一年,特区一体化还是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通过大运会办赛事、办城市,宝安和龙岗的城市化水平显著提升,和中心城区的差距在缩小。比如到龙岗看一看,他们的整体城市化水平和一些地方的规划建设、绿化水平上升了一个台阶,甚至有些地方比原特区内很多地方都好。所以,我们既要承认特区一体化是一个长期努力的目标,目前所做的还有很多不足和差距,同时也要看到在过去一年内还是取得了大的进展。我们将根据各方面的意见,找出不足,并与规划计划结合,把重点抓得更好、把进度推得更快。特区一体化还要体现高标准,原特区外建设要瞄准原特区内甚至超过原特区内,要瞄准深圳未来的国际化先进化城市目标。
●谈民生投入:最低工资标准从今年2月1日起提高到1500元/月
第一现场记者:我们注意到民生这个词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出现了11次,市民也很关注,而且深圳去年经济总量已经进入了万亿元大市的行列,请问许市长今年在民生方面有哪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许勤:民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际上,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这些都是过程,结果是要把创造的经济成果更多惠及民生。民生改善有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直接可以得到体现,有的间接才能看到,还有的需要通过长期积累、再投资才能见到效果,但是所有的经济成果最终实际上都是要惠及民生。
今年在改善民生上,第一,我们无论是在政府投资计划还是在财政支出上都把民生作为第一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几个数字,比如市财政安排教育支出和保障性住房支出均增长32%,就业支出增长44%,公共交通支出增长32.8%,卫生支出增长35.7%。这些民生领域支出增长,都高于我们财政收入10%的计划增长速度,所以把这两组数字放在一起对比,就可以看到今年民生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第二,今年专门设立5亿元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帮扶困难群体,进一步改善困难人群的生活水平。同时,进一步提高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目前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已经达到1320元/月,为全国最高水平,今年还要进一步提高标准,从今年2月1日起提高到1500元/月。同时,在就业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支持力度。第三,对于突出的民生问题,要重点予以解决。比如教育学位问题,今年义务教育学位增加1.5万个以上,新增幼儿园70所,普高学位增加6000多个;在医疗卫生方面,要增加3000张病床,相当于现在总量的1/10以上,同时加强社康中心建设、提升水平,进一步改善医疗条件。我们也希望民生工作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政府、社会,包括企业法人等各方面都去关注民生,更多关注低收入群体,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收入水平。今年我们将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来改善民生,“两会”后,市政府将召开全体会议,把民生事项具体落实到各个相关部门,严格考核,使民生实事真正能够落实,使得老百姓能有切身的感受。
●谈交通治理:希望广大市民共同支持和配合、共同推动交通政策实施
南方都市报记者:目前,深圳的小汽车上牌数量已经接近200万,有传言说深圳也会仿照其他城市,在小汽车上牌方面采取摇号等限制性举措,请问市长是否有这样的考虑?深圳在2012年治理交通拥堵方面会有哪些实质性的、治本的措施?我的第二个问题是,今年许市长在参加分组审议的时候多次谈到实体经济,请问深圳未来在第二产业发展方面将有什么样的产业政策?
许勤:交通出行大家都非常关注,涉及千家万户,涉及每一个人。世界上大城市到了一定规模,特别是当经济发展水平到了一定阶段,都会遇到交通管理的问题,这个问题使得许多大城市深受困扰。深圳随着机动车数量增加,确实使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在一些高峰时段和一些路段,应该说拥堵的情况还比较严重。如何改进管理、缓解拥堵,已经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刚才你讲到我们注册的机动车数量到去年底已经接近200万辆,如果包括在深圳行驶的外地车辆在内,就是200多万辆。
我想从几个方面回答你的问题。第一是交通网络的建设。在“十二五”规划中,我们把全市交通网络完善和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努力构建“七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形成高快速路网、市政路网以及慢行系统、自行车、步行绿道系统的多层次、网络化交通体系。在“两会”分组讨论的时候,东部相关的区提出希望进一步加大力度改善东部交通出行条件,这也是“十二五”交通规划的一个重点。第二,我们和交通部共同签署了打造公交都市的协议,鼓励大家多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这样可以更好地减轻路面压力,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我相信在国家支持下和我们共同努力下,在公交出行方面能够形成特区人好的出行习惯。第三,加快地铁建设。“十二五”期间深圳还要再建6、7、8、9、11号五条地铁线,大约170公里,到“十二五”末或者“十三五”初期形成一个拥有十条线路的地铁网络。第四,要采取更先进的交通管理政策。我们去年做了大量的工作,发布了交通白皮书,对未来的交通治理确定一个总体架构、总体思路,同时在分项内容上也作了比较具体的阐述。接下来,是要落实好交通白皮书确定的总体原则和方向,同时要进一步研究大城市交通管理政策的执行效果,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更好地来完善深圳交通管理政策。第五,要更多利用信息技术、科技手段来加强交通管理。比如说使用互联网技术、后台管理、中心调度技术,现在我们很多技术走在前面,我们的信息基础设施,无线带宽、有线带宽,以及现在的信息系统都能够支撑我们的服务,我想这一点也是深圳改进的方向。
此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倡导绿色出行。大运会期间,深圳市民展现了绿色低碳理念践行者的风貌,在全国、全球得到了高度认可。我们要继续弘扬大运精神,更多地践行绿色低碳理念,降低碳排放和PM2.5排放。现在大家都关心PM2.5,希望它排放得少一点,我们应该首先从自己做起,率先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把我们的城市建设成为一个绿色低碳城市,使大家的居住环境更好、空气更清新,各方面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交通政策也需要大家的配合,交通管理政策有可能会影响到每个个体的出行习惯,但是从公众利益出发,从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出发,从一个城市的管理出发,要想成为国际先进城市,在很多方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在这一点上,我们希望广大市民共同支持和配合、共同推动交通政策实施,在深圳交通管理过程中创造出特区的一些新做法。
●谈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在深圳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许勤:关于实体经济和二三产业关系,目前深圳的三产已经超过50%,二产超过47%,不到48%。三产超过50%并不意味着二产就不重要。实体经济在深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过程中都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深圳的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二产。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也将带动网络设备的生产,带动大量的二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带动了相当大的二产。实际上深圳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是把二产的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同时进一步调整三产的结构。二产的发展具有长期存在的必要性,二产和三产协调发展是特区未来长期要坚持的一个基本方针。我们要提高二产的技术含量、价值含量,打造更优的、更有质量的二产。
目前,我们的二产本身还处于比较优的状况,但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调整,包括外贸出口、加工贸易的调整,低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淘汰等。深圳将支持优质的、高质量的二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形成未来新的产业竞争力,在比较优势当中找准定位,取得发展的优势。
●谈CPI:用好价格调节专项资金推进平价商店等“三项建设”
深圳卫视记者:去年市政府推出了300台平价农副产品流动车,我们在采访中发现一方面社会知晓面比较窄,另一方面还有其他消费领域的物价高企,在平抑物价上涨方面市政府将采取什么措施?刚才您也讲到大运会期间,我们深圳人绿色低碳理念受到了全球的尊敬,万元GDP能耗、水耗均为全国最低,您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这两项指标分别下降4.25%、5%,市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目标实现?
许勤:关于CPI的问题,CPI的压力确实依然存在。市政府对此采取了不少措施,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第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控制物价的相关措施。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许多措施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包括适当收紧银根,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利率、调整利率。深圳作为一个地区,我们坚决贯彻中央的各项部署,并确保落实到位。第二,从深圳来讲,我们设立价格调节专项资金,实施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特别是推出300台平价售卖车,受到市民广泛欢迎,对平抑物价发挥了一定作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深圳当月CPI的同比增长幅度逐月下降,从最高的6.4%一直下降到大约4%,全年累计是5.4%,但仍然处于一个比较高位的状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判断今年的经济形势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今年,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加强供给。更好地组织市场需求的农副产品货源,进一步完善流通体系,保障市场供给。在食品、农产品方面,建设了平湖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区,利用农产品基地,把更多的农产品调入深圳,保障市民日常需求。第二,进一步提高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更多地关注困难群体,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部分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标准,进一步提升他们收入水平。第三,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坚决打击不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证正常的供给。进一步用好价格调节专项资金,推进平价商店、蔬菜大棚、冷藏设施等“三项建设”。总之,要在硬件条件、管理措施、供给体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控制物价上涨。我相信,中央和地方相关措施的深入实施,对平抑物价将起到积极作用。
●谈能耗水耗:呼吁全体市民从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
许勤:第二个问题,关于深圳的能耗、水耗。经过努力,2011年深圳市万元GDP能耗进一步下降到0.47吨标准煤,继续保持全国最低水平。“十一五”末期,深圳万元GDP能耗是0.494吨标准煤,当时已是全国最低水平。“十二五”期间,我们的目标是要再降19.5%,“十二五”第一年的年度目标,我们已经圆满实现,降到了0.47吨标准煤,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深圳第二产业的能耗水平也反映了这一点。深圳第二产业占三次产业比重高于一些大城市,但是深圳第二产业的整体能耗又低于这些大城市的整体能耗,这说明深圳第二产业的能耗水平较低,产业发展水平较高。
关于水耗,深圳万元GDP水耗水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9到1/10。“十一五”末期,深圳万元GDP水耗为20.3立方米,2011年进一步下降到18.7立方米,一年降幅将近8%。
作为经济特区,深圳要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打造深圳质量,就必须进一步降低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在这里,我也呼吁全体市民:从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减少排放,优化环境,让大家赖以生存的空间得到优化,使每个人能够健康地生活和工作!
●谈PM2.5:不仅是要监测,要公布,更要加强治理、改善
晶报记者:今年以来PM2.5成为全国性热门话题,您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PM2.5纳入监测范围。广大市民非常关注这个检测结果会不会公布,如果公布会是什么时候?并且届时我们将采取什么措施遏制PM2.5的排放?
许勤:我觉得大家可能对这个问题比较关心,所以我专门找了一些资料。PM2.5,我们一直就比较关注,实际上过去我们在建设一些项目的时候,就考虑到了PM2.5这种对人体影响比较大的微颗粒排放。深圳从2007年就开始部署PM2.5监测,目前完全具备PM2.5监测的能力。省里已经提出来在珠三角要率先监测和公布PM2.5数据。下一步深圳将按照国家的技术标准和广东省的统一部署,尽快公布PM2.5。
我认为PM2.5的公布实际上对于全体市民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增强市民监督淘汰高污染产业和结构调整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大家现在关注公布,实际上公布只是一个过程,只是一个数字说明,核心的是要改进。我市环保系统跟相关院校合作做了一个研究,深圳PM2.5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占了49.7%,但也有研究报告说,机动车尾气排放占了整个PM2.5排放的30%左右,我想大致在30%到50%之间。所以说绿色出行如果做得好,PM2.5排放就少,环境就会更好。深圳在新能源汽车、电动车应用上,走在了全国前列,也走在全球城市前列,新能源汽车应用已经超过3000辆。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推广力度,要增加1500辆新能源公交大巴,500辆纯电动车,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机动车PM2.5的排放。下一步,深圳一方面要大量推行电动车,减少机动车排放,另一方面要控制其他扬尘污染;同时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减少高排放的产业。总之,PM2.5不仅是要监测,要公布,更要加强治理、改善。
●谈食品安全:年内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确保取得成效
南方日报记者:在今年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唯一提出的询问案是关于食品安全的,我想问一下许市长对市民比较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是怎样回应的?未来深圳怎样管理食品安全问题?
许勤: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全人类都很关心。特别是各地出现了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大家把食品安全这根弦绷得更紧,对这件事更关注。我个人对这一点也有强烈的感受。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我们这一代,还关系到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必须加大力度保障。
市政府始终对食品安全高度重视。去年,我们利用大运会办赛事、办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特别是在食品安全上下了不少功夫,包括专项的打击行为和治理行为。应该说,还是很有成效的,保障了大运会正常进行。大运会结束后,我们将把大运会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形成长效机制,并运用到各个方面。
食品安全问题是国家发展到目前阶段,可能每个城市都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我们将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第一,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能力。通过大运会,我们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高。深圳拥有较强的食品安全检测能力,设备仪器和检测手段都比较先进,甚至许多国家级的检测机构都在深圳。在这一点上请大家放心。第二,加大抽检频次。实际上,2011年我们就已经增加了抽检的品种、批次。2012年,还将进一步加大投入,继续增加抽检的批次和品种范围,努力保障食品安全。第三,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制造伪劣食品的企业和个人。确实像代表所呼吁的,就是要重罚,就是要加大治理的力度,增加违法者的成本。第四,加大源头治理力度。
尽管我们一直在抓这方面的工作,但还有许多提升和改进的空间。比如说,餐厨垃圾的收集,前年就已经研究过,拿出了一些具体办法,但效果还不是很理想。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严格执法,加强餐厨垃圾处理,从源头上控制、减少地沟油。人大代表的呼声也是人民群众的呼声,今天市政府相关部门也都在这里,接下来,我们将召集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在年内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确保取得成效。
●谈供港食品安全:从源头到最终输出整个过程都进行控制
香港商报记者:最近深圳和香港都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请问深圳在保障供港食品安全、提高香港市民对食品安全信任度方面有何举措?
许勤:供港食品安全是我们一直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只要是疫情发生,就会马上采取应急措施,包括控制输出源、加强检测、加强批次的抽检等。
为保障供港食品安全,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将采取多种措施来确保供港食品安全。首先是从源头上管控,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20多个省市都签订了合作协议,从源头到最终输出整个过程都进行控制,重点把源头控制好,保障全过程。第二,加强检测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检测水平。深圳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16个,区域的检测中心9个,还有两个市级的检测中心。我专门检查过检测设备的能力,可以说目前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拥有的设备能力和检测水平是国际一流的,而且检测结果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第三,加大现场查验和口岸稽查力度,对经深圳口岸供港的辖区外生产的食品农产品,口岸检验检疫部门严格实施口岸验核,核查货证是否相符,标识等是否正确,把好输出离境最后一道关。总之,深圳会全面做好输港食品保障工作,同时也会确保输港食品安全。
●谈房地产市场调控:2011年全市新建商品住房均价为19469元/平方米同比下降2.97%
经济日报记者:我们最近注意到一些商业银行已经出现了房贷政策松动迹象,现在公众非常关注有关政策的走向。请问市长今年深圳房地产限购政策是否可能出现松动,另外深圳在房地产调控方面是否也有可能会松动?
许勤:房地产形势大家比较关心,深圳房地产走势大家也是比较关注。我报一组数据让大家来作分析,去年1-12月,深圳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90.2亿元,增长28.7%,这里面保障性住房占了比较大的比重;新建商品住房新开工面积417.49万平方米,增长17.55%;竣工面积247.29万平方米,减少1.52%;销售面积265.39万平方米,减少13.48%;二手住房成交量511.09万平方米,下降44.64%。按照深圳市房地产信息系统网签数据统计分析,1-12月全市新建商品住房均价为19469元/平方米,同比下降2.97%。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从去年7月份开始我市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价格指数环比均保持零增长或负增长。
从房地产调控政策来讲,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基调。在具体做法上,第一是增加包括保障性住房在内的住房供给。去年全市开工建设了7.6万套保障房,相当于“十一五”时期的开工总量,同时竣工了1万套。今年我们将根据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总体规模,确定开工数量,并且确保竣工1万套以上,争取竣工3万套,这样能够更多地提供给市场,起到平抑房价的作用。此外,要继续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把住宅商品房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起来。我们要建设的住房保障体系,是多层次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住房保障体系,在政策上更多关注中低收入群体,同时又要从市场客观需求出发。第二是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力度,继续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包括增加租售数量和比重,以及提供租房货币补贴。第三是加强市场监管,打击投机行为,强化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今年重点推进管办分开和探索医药分开
深圳晚报记者:去年深圳发生了几起影响比较大的医患冲突事件,这些事件背后其实就是公立医院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到位的问题。请问许市长,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相关改革措施包括哪些,有没有时间表和量化指标?
许勤:这个问题非常好,实际上您刚才提的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如何推进的问题。深圳是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在公立医院改革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并在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方案。今年我们将重点从两个方向推进改革:一是管办分开。我们医疗卫生行业主管部门主要是管理,办医院的职能交给专门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把“裁判员”和“运动员”角色分开。在改革方案设计中我们考虑要成立一个医管中心,由它履行举办者和出资人职责。卫生部门主要是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进行行业管理。改革的总体方向符合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得到了卫生部领导的肯定,我们今年要付诸实施。二是探索医药分开,解决医药不分、以药养医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但这项改革涉及到整个支付体系,以及与医保体系的联动等具体问题,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卫生部希望深圳在这方面率先探索,今年我们将积极探索医药分开,希望能够找到合适的路径,解决当前医药不分、以药养医问题,切实降低医疗成本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