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即将登台 全球聚焦中国
* 全球聚焦接班人习近平,寻找改革线索
* 中国观察家希望北京加快改革步伐
* 经济增长虽快,但改革荒废近10年
撰稿 全球经济记者 魏伦 编译 李春喜/侯向明/程琳/王翔琼/李婷仪
路透伦敦2月7日电---一个新的猜谜游戏将登场:即将上台的新一代中国领导人,在解决经济严重失衡方面是否比他们的前任更有魄力?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严重不平衡,甚至有使增长戛然而止的风险.
这个问题对於全球经济也至关重要,而回答却比提出问题要难得多.最近几年来,中国约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四分之一.2007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把中国经济描述为"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而目前依然如此.
寻找解决方案的紧迫性之所以引起关注,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中国房地产市场崩盘的忧虑一直挥之不去.批评者称,投资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史无前例的49%,产生了许多价格不菲却无实用价值的项目,并且滋生坏账.
其次,在中国围绕"既得利益集团"如何妨碍经济更加平稳发展的改革,以及与普通民众脱节的讨论日益升温.这个"既得利益集团"主要包括有关系的政界人士、官僚和国有企业.
第三,即将为中国未来10年道路掌舵的领导人,愈发走入全球舞台.
副主席习近平将於下周二在白宫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习近平在今年第四季度几乎肯定会接过胡锦涛总书记的位子,并於2013年就任国家主席.副总理李克强料接替温家宝出任总理.
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学者Eswar Prasad相信,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将希望纠正经济失衡,但在他们巩固政治基础之前,不会试图进行激烈变革.
例如,可以预见银行业高层或将猛烈反对任何试图抢走他们所享受的巨额利润的举动.目前银行存贷息差由政府管理.
"这个体系的结构设计,服务於那些掌权的人,"Prasad说.他与人合写了一篇有关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之角色的论文.
Prasad并表示,"但一旦他们巩固了政治地位,加上一旦外部环境改善,我预计新的领导人将抓紧推行更大幅度的国内改革,包括金融业改革,这对於平衡经济来说是最基本的."
**失落的10年**
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知名中美关系观察家Nicholas Lardy的书中,现任中国领导人拖延恢复经济平衡成为了基本主题.
Lardy称,自2004年以来,中国的改革步伐一直是"有气无力",从"谨小慎微、微步挪动及至完全不动".
换言之,中国几乎是以放弃10年改革为代价,换来了绚丽的10年经济增长.
由於北京当局没能克服阻力实施关键改革,失衡状况在过去五年里愈发严重.这些改革包括放开汇率和利率管制、限制能源补贴、要求将国企派息作为中央预算收入等.
结果就是,资源严重错置,导致工资只占国民收入一小部分,而利润却占到相当高的份额.
进一步来看,家庭可支配收入偏低令消费受到压抑,而人为压低的利率又迫使家庭储蓄更多现金,或投资房地产,以实现储蓄目标.
同时,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令中国的大量低成本资金进入制造业,致使外部盈余居高不下.
Lardy在《全球金融危机後保持中国经济增长》中写道,"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时间越久,投资资源分配被扭曲的时间就会越长,且经济恢复平衡的最终成本将变得更大."
**既得利益**
Lardy相信,即便新一代领导人比前任领导人更具有改革意识,他们也得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来建立权威.
他认为,"因此中国可能还要用两年或更多的时间继续进行缓慢而循序渐进的经济改革,而改革的程度不足以令经济恢复平衡."
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Michael Pettis相信,决策者将不得不积极考虑在两或三年的时间内利用私有化,把国有部门的收入和财富重新分配到家庭.
他表示,他对中国国内越来越多评论者所发表的评论感到惊讶,这些评论者认为,国家体系僵化是未来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一道障碍.
"他们主要的担忧似乎在於这些特殊利益限制了中国进一步发展,过去一、二十年来根深蒂固的利益已经变得如此强大,使得中国越来越难以调适,"Pettis在新闻通讯函中说.
习近平与李克强会勇於挑战这些既得利益者吗?还是屈从於他们?
"想克服这些纠结不清的利益和恐惧并非易事--但是李克强2013-23年的总理任期能否成功,取决於此,"渣打银行中国研究部主管王志浩(Stephen Green)表示.
在中国高深莫测的政坛中,光是想知道谁支持改革、谁抗拒改革就是件很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连像王志浩如此贴近中国的观察家也难厘清.
王志浩在评论Lardy着作时,认同中央政府要为缺乏改革负责,但他更希望了解是哪些人和哪些体系在运作.
"也许有朝一日国务院档案可以开放,届时我们将能更加了解决策过程,是如何从1990年代的密集改革转变为2000年代的怯於改革.是因为恐惧?金钱?官僚内斗?还是只因为领导阶层疲於四处灭火呢?"王志浩问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