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去年为339万农民撑起健康“保护伞”
数字看民生
去年,铜仁市把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重要的工作,各方面取得显著的成就。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面分别达到15%、21.5%;建立了农村低保对象季节性缺粮救助制度,救助人口13万;新农保参保66.2万人,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参保80.1万人次。
就业、创业的扶持培训力度加大,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
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9万套,改造农村危房4.3万户,2800多户家庭通过住房公积金贷款解决了住房问题。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7个县级标准化医院基本建成,542个村卫生室全部竣工,村医待遇得到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建档率达到6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6%。
农村学校小食堂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代课教师遗留问题基本解决。
建成5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709个农家书屋。新增解决27万农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问题。
实施扶贫项目705个,减少贫困人口10万;新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25.8万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完成投资1.68亿元,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全国人大代表、铜仁市委书记廖国勋:让幸福感荡漾百姓心头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铜仁市要把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近年来,铜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又好又快势头,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上学、出行、用水、看病等,离群众的期盼有一定差距。我们必须加大投入和依靠后续发展去改善和解决民生问题,一组数据可以印证我们的努力:2011年,在全年一般预算支出164.39亿元中,民生支出的比重达68.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18.71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7.66亿元,教育支出30.25亿元……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铜仁市第一次党代会上,我们响亮地提出,为建设美好幸福新铜仁而努力奋斗,根本目的是要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将把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好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福祉、惠及千家万户,让幸福感荡漾在全市人民心中。
在当前的加快发展中,铜仁市要坚持以民生为重,建立健全民生改善倒逼机制,确保公共财政支出尽量向民生倾斜,努力增进民富、改善民生。首先,要坚持富民优先,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其次,加快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更多的城乡居民从中受益。
【政府工作报告】:
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强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工作,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衔接。
社会保险为百万人“遮风避雨”
“咱们普通农民也能领上养老金,过去想都没敢想过,现在虽然老了干不了活,但低保金和养老金已经差不多够我生活了。”65岁的印江自治县板溪村村民刘世华第一次领到5个月的养老金275元时,心里尤为高兴。
长期被认为是城镇职工才能拥有的社保阳光,如今普照乡村。去年,在原县级铜仁市(今碧江区)、思南县新农保工作试点的基础上,铜仁市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拓展到8个县(区)。新农保实际参保人数101.56万人,占应参保数177.5万人的57.22%,社会保险费征缴0.47亿。
铜仁市格外重视新农保的实施,市本级财政一次性匹配划拨了800万元到社保基金。记者从该市财政局和社保局了解到,从省里开会安排部署,到市级匹配金到账,仅用了五六天,而在一般情况下,十天半月也很正常。
通过新农保的实施,铜仁市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从覆盖城镇到统筹城乡的重大转变。
记者从该市社保局获悉,除新农保外,该市传统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约81.09万人次,同比增长10.9%。全年各项社会保险完成征缴7.19亿元,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支出6.79亿元,为百姓生活提供了坚实保障。
链接·2012
●今年,铜仁市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能力建设,将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60%以上;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为核心的城镇职工保险实现市级统筹,着力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推动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从各类企业扩大到非参公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参保率巩固在90%以上,失业保险参保率在上年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全面建立生育保险制度。
●将“城乡居民低保生活保障标准提高10%以上;对60万受灾困难群众冬春生活进行救助。
【政府工作报告】:
要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为339万农民撑起健康“保护伞”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和普及,铜仁市广大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大为减少。去年,该市350万农民有339.5万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达96.88%,有505.11人次从中受益。
赵永志家住思南县邵家桥镇堆上村,2009年不幸患上了肾病综合症。2010年3月,他的病情加重,当地医院难以治疗,家里东借西凑,把他送往解放军309医院诊治,成功做了换肾手术。
思南县合管局了解赵永志的病情后,积极制定补偿方案,按照补偿比例及时为赵永志送去补偿款累计19.14万元。去年6月,赵永志家人特地制作了一面锦旗,“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新农合政策”几个大字熠熠生辉,折射出受益群众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
去年,铜仁市505.11人次和赵永志一样,切身体会到新农合的实惠。和上年相比,该市补偿受益农民增加144.58万人次,总计受益资金达5.17亿元。
记者也了解到,一些身患重病的参合者,即便按照补偿标准补偿后,仍将背负着较大的负担。如何让群众真正从因病负债的沉重负担中解脱出来?铜仁市深入调查研究后给出答案。
今年,铜仁市将对新农合政策进行较大调整,将筹资标准从去年的230元提高到250元,改变以往8万元至30万元的最高报销限额,凡重特大疾病需在区外就医的,报销额度全部提高到30万元以上,不设封顶线,超出30万元的部分,按70%报销。此外,还将协同民政部门对此类重大病患者提供20%的救济性补助。这意味着,患者最终只需大约支付10%的医疗费用。这种几乎包揽式的优惠政策,将使群众真正告别医疗负担。
链接·2012
●今年,铜仁市明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以上,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75%,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0万元。该市还将建立重特大疾病基金库,完善重特大疾病基金管理机制和实施办法。
●新农合只是铜仁市加快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个方面。今年,该市将加快市人民医院新院建设,实施好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此外,该市还将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达标改造3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实现村医月平均补助达到500元。
【政府工作报告】:
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创业带动扶持3000多人
铜仁市积极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去年,全市扶持了3135名劳动者创业,并带动了7800人的就业。
申文英原来是一家国企的下岗职工,与几名工友合伙开办了一家汽车修理铺。之后想扩大规模,但苦于资金困难。于是,他们到就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申请扶持,并获得4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政府贴息两年。
如今,他们的修理铺已发展成为一家知名汽车制造商的特约维修店,有23名员工。去年,公司营业额达到500余万元,支付员工工资20多万元。
申文英说:“铜仁市就业局在起步的关键时候拉了我们一把,缓解了资金紧张,让我们这样的小微企业获得了发展。以后,我们会争取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
近年,铜仁市积极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既让劳动者获得就业,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铜仁市和各区、县都成立了就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它们与金融部门合作,为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最高可贷8万元,对于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小微企业,最高可提供贷款200万元。政府贴息两年。
去年,该市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亿元,扶持了3135名劳动者实现自主创业。此外,还实施了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19个和创业示范户37个。
为了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铜仁市已着手在今年建立“创业孵化园”,为劳动者的创业提供前期培育和孵化,在场所、技能、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降低创业风险。在他们取得初步成功之后,再让其脱离母体闯荡商海。
链接·2012
●铜仁市完成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6.6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00万元,引导扶持劳动者自主创业1000户;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
●完善就业政策落实机制,加强与工商、税务、财政、银行等就业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协调联系,进一步推进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完善就业工作援助机制,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择优扶持和重点帮扶,继续做好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和跟踪管理工作,加大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力争年末全市覆盖率达25%。
【政府工作报告】:
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逐步解决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
妥善解决2400名代课教师的待遇
铜仁市努力通过各种方式解决代课教师遗留问题,其中,符合条件的2400名人员得到妥善解决。
因为学校边远、财力薄弱、分不进留不住教师等种种原因,在铜仁市的农村中小学,产生了较为庞大的代课教师队伍,并成为教育的一大历史遗留问题。据悉,到去年9月前,全市有各种代课教师3000余人。
但是代课教师的境遇堪忧。每月报酬在250元至1200元间,大部分人员半教半农,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去年,根据我省有关规定,铜仁市开始对代课教师问题进行清理、核实和解决。解决对象范围界定为:截至2011年9月30日,全市公办农村中小学连续代课两年以上且现仍在岗的代课人员。据统计,全市符合条件的代课教师有2400名左右,其中个别县甚至高达800人。
该市主要的做法是通过招录考试,将优秀人员择优录用到农村学校教师岗位上任教,或者转为工勤岗位。对考试不合格的代课人员,担任学校工勤工作,并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与之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实行编外管理;此外,还让部分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
全市2400名代课教师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遗留问题的解决,可以提高他们的待遇,让他们安心教育工作,稳定农村,尤其是边远学校的教师队伍,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下一步,该市教育主管部门将对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进行学历提升和业务素质培训。
链接·2012
●推进“教育突破工程”。计划实施学前教育突破工程35所,建设面积10.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4000万元;实施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工程10所,建设面积57万平方米,总投资118065万元;实施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工程60所,建设教师周转宿舍5927套,建设面积20.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3720万元;寄宿制初中校舍建设10.9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1917万元。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改造工程。计划实施薄弱学校改造项目56所,建设面积9.3万平方米,投资11174万元;薄改计划项目新建学校2所,建设面积4.4万平方米,总投资4568万元;完善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设施等,投入中央资金3925万元。
●实施城镇学校建设工程。加快实施城镇学校改扩建工程,有效缓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问题。计划在铜仁城区改建小学7所、新建小学2所;改建初中1所、新建初中2所;新建普通高中2所、中职学校2所。加快实施川硐教育园区工程,建成思南师范新校区,加快铜仁一中、特殊教育学校工程进度。
【政府工作报告】:
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完善文体基础设施活跃群众生活
去年以来,铜仁市坚持以构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为目标,加大争跑力度,推动文体基础设施建设较快发展。
此前,该市的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上世纪90年代,有的地方甚至把田径场用于开发房地产,让本身就短缺的文体资源变得捉襟见肘。
去年,该市加快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投资200万元维修和改造2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600个农家书屋配送图书,图书上架率达到100%。
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建设了铜仁市游泳馆、体育馆,德江、石阡、江口、思南等县也着手建设或开建了体育馆。此外,还完成了49个村级和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
维修和改造了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完成了印江木黄红二六军团会师纪念馆、铜仁市周逸群烈士陈列馆、石阡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陈列馆陈列布展工作。今年,还将完成德江枫香溪会议会址纪念馆、沿河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思南乌江博物馆的陈列布展工作。
该市去年来共举办了环梵净山公路自行车挑战赛、“颂党恩·赞家乡”歌咏比赛、万人红歌大型文艺演出等,深受群众欢迎。
链接·2012
●继续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重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铜仁市“文体会展培训中心”、地区群众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和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等;完成全市5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德江县体育馆、石阡县体育馆年内完工;江口县体育馆、思南县体育馆年内开工;松桃自治县体育馆、沿河自治县体育馆争取立项;深入推进7个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
●切实抓好艺术创作、生产、研究及群众文化体育赛事活动,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举办首届全市体育运动会;组织创作歌曲20首、舞蹈3个、大剧3个、小戏小品15个。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健全监管机制,重点抓好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加强对重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特别是对中南门古城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有条件的县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国家级、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加快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
江口县桃映乡溪口村83岁老人杨胜喜领到了半年共计330元的养老保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