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顺贫困山区:科技引领产业“换代升级”
科技引领产业“换代升级”
——来自长顺贫困山区创新农业科技发展的调查报告
绿壳鸡蛋,含硒0.39mk/kg,是普通鸡蛋的2倍,被誉为“鸡蛋中的人参”,获得了国家农业部地理标识和原产地产品资源认证;高原红富士高钙苹果,是全国唯一含硒、多钙的稀有苹果,已成功打入了深圳等高端市场。小米核桃壳薄色浅、果仁饱满,在第二届中国核桃大会上被评为优秀奖,长顺麻山油核桃在首届中国核桃节上荣获银奖……
近日,长顺县精心将520份绿壳鸡蛋、520份高钙苹果、520份小米核桃、520份生态猪肉等农特产品运往深圳市罗湖区市场,实现长顺县对罗湖区“东西合作”的“直通”供应。
你能想得出这些优质农特产品是来自于一个喀斯特面积占了全县总面积93.9%的传统农业县——长顺县吗?你能想得出,就是这样一个山区贫困县用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对罗湖区市场进行“直通”供应吗?
带着这个问题,近日记者走进了为罗湖区提供高钙苹果、生态猪肉等农特产品的长顺县沙子关朱大学“果—猪—沼”立体生态农业园。
“这段时间用石硫合剂和水按1:5进行配制、喷洒可以有效预防落叶病”。全国绿色小康户,全国农村青年科技致富带头人、全国科普富民兴村带头人朱大学和妻子正在给附近群众示范怎么修枝打芽,怎样进行果树管理。
朱大学告诉记者,是农业科技使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自己会毫不保留地将这些技术传授给种植群众。几年前,朱大学承包了沙子关的荒山,在县政府各种科技项目、励业资金的帮扶下,他把昔日的荒山变成了以精品水果和生猪养殖为重点的“果—猪—沼”三位一体的立体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成为全国科普惠农示范基地之一。目前,朱大学的立体生态农业园拥有一个大型生猪养殖场,养殖能繁母猪65头,存栏肥猪150头,年出栏生猪1500头以上,修建100立方米沼液池2个,年产沼液400立方米(约32万公斤),供应130亩精品苹果每年所需农家肥,年产优质高钙有机红富士苹果25万公斤以上,产值近300万元。通过基地示范带动,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已覆盖3个行政村,15个村民组,350户农户,种植精品苹果近1000亩,养殖生猪2000余头。
长顺县科技办主任倪敏告诉记者,近年来,长顺县按照实现“结构最优、幅度最大、效益最好”的“三最”目标,全面掀起农业产业“升级换代”的热潮。长顺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着力壮大绿壳鸡蛋、高钙苹果、小米核桃、紫王葡萄等特色产业。
为壮大精品水果产业,进一步在精品水果产业发展中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长顺县科技局以黔南州作为贵州省科技特派员制度整州推进试点的契机,在认真总结贵州“红樱桃”优质苹果种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引进黔南州首席科技特派员、贵州大学农学院院长樊卫国及其果树研发团队,并明确他们的11名博士在该县首席科技特派员的身份。贵州大学投资70万元,县科技局投入项目经费50万元联合建设长顺县博士工作站,建成集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研究开发、新成果展示及人才培训为一体的“贵州省果树工程中心长顺试验站”,解决了长顺县优质果品产业的发展由传统种植方式向着科学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的技术支撑问题。2011年,县科技局与贵州大学合作组建的福斯特果树工程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对“公司+基地+科技特派员+农户”的模式进行有益尝试,转化科研成果,向农户提供50万株刺梨苗、100万株核桃苗、20万株葡萄苗,为财政节约了700万元苗木引进资金,减轻了财政负担。
为积极探索当地石漠化治理及林下养鸡等山地立体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长顺县聘请贵州大学农学院归国博士程剑平为长顺县首席科技特派员,在威远镇实施总投资100万元的“贵州喀斯特山地区石漠化治理与高效农业水管理的技术研究”项目。该项目的成功试验示范,打破了在石漠化地区不能养鱼的禁锢,实现了在石头缝里种植高效经济作物的梦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长顺县把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技特派员网络建设纳入了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一五”期间聘请了贵州大学农学院院长樊卫国、干部管理学院副院长林岚涛、贵州省政府高级农业顾问刘振业、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程剑平、贵州大学农学院果树学博士潘学军等专家学者开展各种科技培训,受训人员覆盖了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村干部、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管理工作人员及从事不同产业的农户。长顺县通过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建立科技特派员网络,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在威远工业园区,成立了科技办,科技办向园区的每个企业都派驻科技特派员,加强企业科研力量,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力。
2007年—2011年,长顺县共向国家、省、州科技管理部门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5项,获得立项支持30项,其中国家科技项目国家富民强县计划、国家星火计划3项270万元;省科技计划项目13项290万元;州级计划项目14项87万元。长顺县威远生姜专业合作社正是在国家星火项目的扶持下,实施“姜套包”项目,2011年,合作社辐射带动的生姜种植农户有3600多户,种植面积达1.3万亩,产量3250多万公斤,按目前市价每公斤三四元计算,产值约1.2亿元,不少科技大户的年收入近10万元,使生姜种植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长顺县在组织实施各级科技项目过程中,采取项目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先后建成了“威远农业科技园区”、“景云关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广顺休闲、观光、高效农业科技园”、“威远百亩姜套包种植示范基地”等20多个实训基地,平均每100户种植养殖户就有一个实均基地。这些实训基地为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对全县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努力实现现代农业的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开发、科技支撑、市场运作、产业经营的现代农业运行机制,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实施多个科技项目的示范、引导,有力推动了该县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养殖绿壳蛋鸡100万羽,种植苹果3.5万亩、核桃6万亩、紫王葡萄种植4000亩,实现了农业的“换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