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实施"三化同步"战略建设"三宜城市"
实施“三化同步”战略建设“三宜城市”——遵义市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纪实
“这些年我们农村的变化大呀,以前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可以实现了,不敢干的事情现在也可以干了。”谈起这几年来的变化,家住凤冈县琊川镇兴岗村的安太伦很有感触地说,“以前农村大部分人都穷得没钱打扮。如今,经济收入提高了,农民在穿着上也讲究起来,穿1000多元一套西服的人很普遍,至于脚上穿的鞋子花样更是层出不穷,价钱也都在好几百元。”
据统计,2011年,遵义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21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4%;财政总收入202.2亿元,年均增长2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26元,年均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5216元,年均增长16.6%;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03亿元,贷款余额712亿元。
通过一组组闪光的数字,在遵义,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普通老百姓都像安太伦一样,感觉到了近几年来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通过5年的快速发展,遵义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跃居全省第一。据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突破两千亿元,达2200亿元。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遵义80万吨氧化铝、桐梓煤化工、构皮滩水电站、新增万吨茅台酒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工业园区建设全面提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00多亿元,跃居全省第一。
5年来,遵义城乡发展进入新阶段,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一批交通、水利、信息等重点工程,白腊坎至茅台、遵义至绥阳高速公路相继建成,杭瑞、仁赤、黔北高速公路相继开工,实现了100%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97%的行政村通公路;遵义机场即将通航。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市城镇化率达3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四在农家”创建点达8200多个、惠及440万农民。扶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5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0万人。
此外,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创业型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四民社区”渐次推进,“社区化服务、网格化管理”逐步推行,“平安遵义”创建成效显著,第三次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最高奖“长安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2011年分别达16600元、4800元。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建成了一批覆盖城乡的文体设施,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打造了“多彩贵州·魅力遵义”等活动品牌,创作了《青山绿水红日子》、《娄山关月》、《红军魂》等一批精品剧目,获选创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市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大幅攀升,2011年分别达2450万人次和216亿元。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五年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共建黔中、融入成渝的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承接重庆IT产业取得进展,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五年累计达1600亿元。成功申建国家级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湄潭试验区试验范围扩大到湄潭、凤冈、余庆、绥阳四县,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改革试验,“信用乡镇”、“三资转换”、“村庄城镇化”等试验成果得到中央和省委的充分肯定。
面对成绩,遵义决策者没有放慢前进的脚步。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和增比、进位、突破的号角声中,奋力实现后发赶超。今后五年,遵义市决策层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24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5000元,财政总收入达5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100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开放开发和改革创新取得重大突破,遵义形象显著提升,大开放大开发格局基本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特色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实现人民群众生活不愁、出门不怕、办事不求、环境更优。
记者获悉,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遵义市委市政府日前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实施方案,按照省委“两加一推”主基调,突出“稳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又好又快”总要求和提速赶超、转型跨越主旋律,大力实施“开放开发、改革创新、三化同步”主战略,建设“三宜”城市,到2015年,全市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化、城镇化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扶贫对象大幅减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0%以上。到2019年,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水利工程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化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等明显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石漠化扩展势头得到根本遏制,环境质量良好;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小康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