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财经
分享到:

成品油再涨价 显现定价机制改革信号

时间:2012-8-10 10:30:08    |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    |    发布者:admin

  符合市场预期 “油荒”或难现 改革信号

  正如本报所报道,“三连跌”之后,中国成品油年内第三次涨价的“靴子”正式落地。

  8月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自明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90元和370元,折算到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零售价格分别提高0.29元和0.32元。这意味着,在经历了短暂的“6时代”之后,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93号油价将重新回到“7时代”。

  与此同时,多位市场机构分析师昨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由于7月最新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回落到2%以内,因此,本次成品油涨价对市场的影响相对比较小;一方面,本次价格上调后,“石化双雄”——中石化和中石油的炼油利润将逐步好转,并将有利于其三季度的业绩。

  调价符合预期

  国家发改委本次涨价前,中国汽、柴油价格先后进行了5次调整。其中,2月和3月曾连续两次上调,5月、6月和7月实现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来的首次“三连跌”。

  不过,“三连跌”之后,国际原油市场就开始大幅回暖。以与中国成品油调价密切相关的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为例,7月10日中国降低成品油价之后,布伦特油价就从100美元/桶涨到了8月9日凌晨时的112美元/桶。

  对此,据市场机构安迅思息旺能源和金银岛等的最新统计,布伦特、迪拜和辛塔三地原油的加权均价变化率均为+7.2%左右。与此同时,市场早已充满了涨价预期——批发商开始囤货待涨,相关企业似乎也重新出现了惜售行为,少数地区甚至已加不到93号汽油和0号柴油。

  8月9日,调价的靴子最终落地:汽油价格上调390元/吨,柴油价格上涨370元/吨。“按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本次调价实际上未完全到位。”卓创资讯分析师吕斌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不过,结合目前最新的市场供需情况、汇率变动等多个综合因素,本次涨价的幅度总体还是在市场的预期之内。”

  利好“石化双雄”

  对于本次调价的影响,金银岛提供给《国际金融报》记者的分析称,“油价上涨将增加用油企业及消费者的开支,主要是对农业、林业、渔业还有交通运输业带来一定的冲击,特别是给出租车、长途运输等带来直接的成本上升压力。”

  金银岛同时认为,短期看,由于成品油价格在CPI中所占比重较小,且中国家庭能源消费中,电和天然气的支出占大部分,而汽、柴油的权重仅占2%,故此次成品油价格上调对家庭生活成本直接影响有限。

  息旺能源分析师廖凯舜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本次上调的好处是时间节点,“恰逢CPI回落到2%以内,因此,对物价等的直接影响就会很小,且肯定不及去年物价高企时汽、柴油价格上涨的影响”。

  在廖凯舜看来,本次调价将对“石化双雄”产生明显利好,尤其是喊亏不断的炼油环节。

  “对于炼油厂来说,第三季度的利润就很可能得到保证。”吕斌同样认为,“这客观上有利于保证石化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此前,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报告,今年前5个月,炼油业累计亏损超过166亿元。

  显现改革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不同,国家发改委及时对汽、柴油价格进行了上调。

  “纵向比较历次调价,这实际上还是显现了一丝改革的信号:与国际接轨,加快市场化,减少行政干预的色彩。”廖凯舜认为,“这同时将缓解外界对国际相关部门‘涨快跌慢’的争议,即不管是涨价还是降价,调价的时间点都是一样的。”

  不过,众人期待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并未随本次油价上调一并出现。对此,中宇资讯分析师王金涛猜测,新定价机制的改革思路或已基本成形,有关部门或仍在等待“较为合适的时机”。在王金涛看来,第三季度仍属于“合适的时机”:一方面,第三季度开始,国内炼厂将享受到6月国际原油“V型”底部的成本优势,同时,由于7月以来国际原油的强势反弹,石化产品价格整体上涨,这意味着,炼厂的压力将有所缓解;另一方面,由于四季度多个国家面临换届选举,尤其是美国大选等政治层面的博弈可能使四季度原油走势相对平缓,这将为三季度新价改的出现埋下比较好的“伏笔”。

收藏本文章    |    复制本页地址    |    顶一下(0)    |    踩一下(0)    |    更多时事财经    

网友评论:

验证码:看不清楚,点击更换
登录 (请登录发言)
深圳市贵州商会
服务团队
秘书长 王弟伦 秘书长 王弟伦
副秘书长 戴应军 副秘书长 戴应军
外联部 金素文 外联部 金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