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云南滇池治污20年:数百亿元难“买”一池清水

时间:2013-3-1 11:06:00    |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发布者:admin

每日经济新闻 任世磊   “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曾经有人用来这样的诗句来形容滇池的景色之美。但如今,身在滇池边,所能看到的,则只剩下被污染过的湖水。

滇池治理逾20年,水质等级却未得到有效提升,投入资金已高达数百亿元,但至今仍难还给昆明居民一池清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在昆明实地走访调查,并采访多位熟悉滇池治理的人士,试图还原滇池治理至今仍未见效的症结所在。

“不是成效不大,而是污染太严重了,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生物与生态研究室主任孔繁翔表示,“目前污染源没有完全控制,还不断有污染物进入湖泊。”

记者发现,在滇池治理的庞杂工程背后,仍存在诸多乱象。也有公益组织向记者反映称,滇池治理迁走了不少污染企业,但这些企业却转移到了富民县,给当地带来新的污染。

国务院批复的《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末期,外海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Ⅳ类,草海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Ⅴ类,主要入湖河道水质基本消除劣Ⅴ类。但记者从官方途径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2012年全年,草海和外海水质类别仍劣Ⅴ类。

为了达到既定目标,2013年,昆明市政府计划投入141亿元,这已经接近于“十一五”期间的整体投入。到“十二五”结束,滇池治理资金投入或将达到639亿元。

滇池污染的前世今生

也许在很多老昆明人的记忆中,小时候,滇池是一个可以游泳、玩耍的好地方。但如今的滇池,正饱受着污染之痛。

2013年2月初,昆明已是春暖花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滇池边看到,滇池的水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浮满绿藻,但水的颜色仍呈深绿色。

在出租车司机老王看来,现在滇池的水已经好多了。相比于老王直观的感受,监测数据也许更能说明问题。

记者从滇池管理局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2012年全年,草海和外海水质类别为劣Ⅴ类。与此同时,草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69.8,较上年降低4.39%,为中度富营养;外海营养状态不变,综合营养指数上升5.14%。监测数据还表明,滇池总体水质为中度富营养,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的平均值达Ⅴ类水标准,总氮和化学需氧量指标超Ⅴ类水标准,其余项目均达Ш类或优于Ш类。

这也意味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滇池水质一直维持在劣V类。滇池饱受污染的症结何在?

昆明学院课题组在一份名为《滇池流域人口社会分化及水环境变迁研究》的文章中指出,滇池污染问题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围湖造田。1969年至1978年间,滇池面积缩小了约23.3平方千米。在1958年至1988年间,沿湖四县区修筑防洪堤113.2千米,湖滨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滇池流域内主要的污染企业有冶炼厂、造纸厂、洗衣粉厂、印染厂、制革厂等,草海成为名副其实的纳污库。昆明市环保局对439家重点污染企业的监测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分布着183家重点企业,占比超过40%。

滇池北部靠近草海和盘龙江,盘龙江是滇池径流量最大的入湖河流,对滇池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巨大。而滇池南部,由于昆明磷肥厂等企业的污染,从而造成滇池南部的重金属污染。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高俊峰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国“三河三湖”范围内面临的人类活动压力很大,本身排入水体的污染负荷很高,尽管目前加大力度在治理,但是负荷仍然非常高。

大量的生活污水也给滇池带来沉重负担。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草海通过大观河、船房河、新河、王家堆渠等入滇池河道接纳了绝大部分昆明城区生活污水及西、南郊区工业废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湖水常年呈黑绿色,主要污染类型为富营养化、有机及毒物污染。

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进入滇池的污水总量为2.4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就占到1.8亿立方米,占总污水排放量的75%。到2005年时,全流域共排放污水2.61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污水2.27亿立方米,占到86.97%。

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段昌群表示,高原湖泊的治理是全球范围内难度最大的,因为它的生态比较脆弱。通过这几年的治理,虽然离湖泊质量完全好转还有很长的路,但滇池治理已经有了转折点。

管理体系的落后也成为制约滇池治理的因素之一。“中国的湖泊治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管理,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高俊峰称,目前,整个管理体系处在摸索阶段,由于不同地域之间自然条件差异比较大,采用一套标准会产生很大的问题。

滇池遭到污染,这对昆明这座缺水的城市来说,问题尤其严重。

云南省水文资源局昆明分局高级工程师崔松云认为,昆明主城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77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9。预计到2020年,昆明主城供水缺水量为13145万立方米。若滇池水质达到城市供水标准,则可提供5.56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可有效解决城市供水不足的问题。

污染物仍在流入滇池

在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治理的同时,仍有污染物通过入湖河流排入到滇池中。

2011年,昆明市决定在滇池流域圈养26平方公里的水葫芦。但这一做法引起争议,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在当时还出具了 《滇池水葫芦规模化圈养和资源化利用项目存在问题》的文件。据媒体报道,这一文件提出,“湖内圈养水葫芦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滇池水质;圈养水葫芦生产成本过高;高密度水葫芦圈养对滇池草海生态系统是个灾难。”

2013年2月,记者在滇池最大的入湖河流不远处另一个入湖河口看到,河口尚有面积约数十平方米的水葫芦。而当记者沿着这一入湖河逆流而上时,也发现了有一条汇入该河的支流,地图上显示为“正河”,该河流的河水呈灰黑色。

此外,在滇池的另外一条入湖河流船房河实地调查时,记者发现,河边还有居民直接在河中洗衣服,也有车主紧挨着河边洗车,而这些都是被禁止的。

记者从当地政府途径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滇池入湖河流尚有8条河道未达到水质的考核目标。

事实可能更为严重。记者从西山区政府网站上的水务公报中获悉,多条河流目前仍存在水质超标现象。滇池入湖河流中新运粮河、老运粮河、乌龙河、西坝河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氨氮、总氮、总磷超标现象。而这也正是滇池水质超标的指标。此外,根据西山区政府的监测,滇池入湖河流船房河、采莲河、金家河等交界断面水质也存在氨氮、总磷等超标现象。

担任省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和省七彩云南保护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建华指出,虽然滇池“十二五”规划的污染控制目标与“十一五”目标相比,要求在“十一五”目标基础上削减化学需氧量3044吨以上、削减总氮850吨以上、削减总磷54吨以上。但据估算,2015年滇池流域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产生量与2010年相比,将分别增长27.4%、26.9%、27.9%、27.7%。特别是在截污管网未完全覆盖、配套的情况下,要完成如此大的污染物削减量十分艰难。

高俊峰告诉记者,污染排放点上的量不控制,进入湖体污染物的量就不能达到控制的目标,湖泊的改善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滇池作为一个湖泊,其水量和水体流速与江河没法比。目前的滇池是一个处在老年期的湖泊,且属于陷落结构,水体交换很慢,大约4年才能全部置换一次。”公益组织绿色昆明总干事梅念蜀对记者表示,“即使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水经过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后再排入河道或滇池,但以氨氮、总磷为例,《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是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四类水体标准的10倍甚至以上。也就是说,即使处理达标再排放,对自净能力不强、水量补给不足的滇池来说,也是不小的污染负荷。”

况且并非所有的污水都能得到有效处理。记者从当地政府途径获得的信息显示,2012年,昆明市完成主城8个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扩建和新建,污水日处理规模达110.5万立方米。照此推算,即使满负荷运转,昆明每年的污水处理规模约为4亿吨左右。而根据《昆明市2011统计年鉴》显示,昆明污水排放总量从2006年的23283.7万吨上升至2010年的36623万吨。

据《昆明日报》报道,2009年,昆明仅主城区每天就有43万吨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滇池。各郊县区基本还未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小企业生产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滇池流域、牛栏江流域和柴石滩流域,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孔繁翔表示,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高,而污水处理厂还在慢慢达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速度可能跟不上污水进来的速度,污水处理厂的规模达不到人口迅速增长的要求。

不仅如此,即使污水处理厂按一级标准排放,排到河里没问题,但是排到湖里就不行了。本来河道有自我净化能力,但是现在河道负荷太大,自我净化能力太差了,进入湖泊仍是污染的水。湖泊是静态的,容易出问题,要求特别高。如果一边排污,一边治理的话,时间就会延长。

此外,梅念蜀还告诉记者,滇池流域污染有向小流域转移的现象。以富民县为例,滇池治理使得不少污染企业扎根到了富民县。志愿者在罗免乡走访发现,这里聚集了农药厂、砖厂、盐化工厂、硫酸厂、钛白粉厂、造纸厂等。号称省级工业园区,可是没有院墙、没有布局、没有园区污水处理厂,有的只是各种企业混杂、向螳螂川排放着一股股污水以及饱受污染仍混杂在企业中的村庄。

治理投入或达639亿元

治理好滇池究竟需要多钱?这些钱又从何而来?记者从政府途径获得的资料显示,“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滇池治理实际完成投资分别为25.3亿元、22.32亿元和171.77亿元。

根据滇池治理 “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规划项目的实施需投入420.14亿元。也就是说,截至“十二五”末,滇池治理所投入的资金总量或将达到639.53亿元。对此,王建华认为,“(‘十二五’)比投入资金最多的‘十一五’增加近2倍,治理资金筹措压力很大。”

据了解,截至2012年5月底,滇池治理完成投资的61.31亿元中,中央资金投入9.37亿元,省级投入9.44亿元,昆明市投入42.5亿元,所占比例分别为15.3%、15.4%、69.3%。这也意味着,在各级政府的投入中,昆明市政府需要承担的比例最大。

记者获悉,2013年,昆明市政府提出的滇池治理目标包括:完成项目21个,推进项目79个,计划完成投资141亿元。这已经接近“十一五”期间滇池治理资金投入的总量。

2011年,昆明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7.6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41.57亿元。有媒体报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官员表示,从滇池污染治理的资金使用情况看,每年昆明市对滇池的投入占到其财政支出的30%左右。昆明市政府每年对滇池污染治理的投入用了当年财政支出的近1/3。

王建华坦言,“资金投入已成为滇池治理的瓶颈。目前,一是国家与地方的投入比例尚未明确;二是各级地方政府财力不足;三是社会融资渠道匮乏。资金投入力度是制约《规划》落实的最大问题。”

梅念蜀表示,在滇池治理工程中,治理投资基本属于无序状态。据一位调研滇池治理项目的研究人员透露,虽然有滇池管理局、滇池投资公司,但并没有找到哪个部门掌握有全面的治理工程信息。

昆明是如何面对每年巨额投入带来的财政压力?滇池治理如何能够在三年内达到既定目标?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欲采访昆明市政府外宣办及昆明市滇池管理局,但截至记者发稿时,一直没有收到回应。

收藏本文章    |    复制本页地址    |    顶一下(0)    |    踩一下(0)    |    更多国内焦点    

网友评论:

验证码:看不清楚,点击更换
登录 (请登录发言)
深圳市贵州商会
服务团队
秘书长 王弟伦 秘书长 王弟伦
副秘书长 戴应军 副秘书长 戴应军
外联部 金素文 外联部 金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