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师院三大工程助推发展
时间:2013-4-23 10:54:39 | 信息来源:金黔在线 | 发布者:admin
托起遵义高校发展的明天
——遵义师院“三大工程”助推发展
“有了好的舞台,有了好的环境,有了领导的大力支持,我才有施展的空间,才能在1年多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遵义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张强博士非常兴奋,他是该校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引进的高端人才,在1年多的时间就发挥了巨大作用。
近年来,遵义师范学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后发赶超”的号召,发扬贵州教育精神,紧紧围绕“强本争硕”战略目标,强力推进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提升、学生成才“三大工程”,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组织实施质量工程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遵义师院以“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教学质量提高工程”。
“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我校在教学质量的提升方面,以课堂教学为重点,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让毕业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副校长岑玲说,不仅如此,学校还加大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工作的力度,去年获省教育厅2个重点项目、3个培育项目,共获教研经费12.5万元。以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推动着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据曾伯平副校长介绍,该校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上狠下功夫,定期开展教学工作考核评估,并结合自身实际,构建了以“组织体系、内容体系、方式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方参与、四项任务、五个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式(简称“12345”模式)。
抓质量,要有保障措施,该校建立了教学质量工作管理体制,规范了教学质量工作运行机制,并成立了教学工作专兼职督导组,由此强力推进教师立足本职创先争优。通过校院(系部)两级督导和领导、同行听课评课等形式进行常规教学检查;开展了“教师课堂教学实况录像的听、研、评”工作,进行专项教学检查。
一年来,该校教学管理部门对全校教师督导听课1170多人次,课堂现场录像530多人次,以此为基础,认真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有100门课申报评选优质课,评定32门。
据了解,去年,该校投入教学经费1400多万元,占学费收入比例30.21%。出台《遵义师范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保障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质量工程等项目的经费使用。
加大资金投入 提升科研水平
围绕“强本争硕”战略目标,遵义师院加大投入,实施“科研水平提升工程”,着力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协同创新,形成研究特色。
在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方面,由几年前每年110万元增加到每年500万元,并根据目标量化考核结果兑现经费,强力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工作。
“十年前,很多学科的经费几乎是空白。而现在,各个校级重点学科的建设经费从以前的几万元增加到了现在的60万元。去年我校获各级各类项目182项,资助经费1108.4万元,增幅超过50%。”王刚副校长说,一组组耀眼的数字是“科研提升工程”的显著成效。
实施“科研水平提升工程”中,该校进一步落实教师的工作量考核制度,加大奖励力度,营造氛围,激发教师的科研工作热情,促进教学科研的提升。紧紧围绕“以科研提升教学质量,以教学推动科研发展”,认真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同时也积极倡导科研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繁荣服务,鼓励教师开展有地方特色的研究。去年,共获基础研究项目109项,应用研究项目71项,技术开发项目2项。
目前该校理工科教师的成果采用与转让有7项,产生了一定经济效益;文科教师的成果多项被政府及相关部门采用,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
谈到成绩时,王刚自豪地说,去年,教师发表学术论文941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49篇,出版专著23部,教材15部,获得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科研项目数量、层次也有了明显的增加和提高,其中国家级课题7项,教育部社科课题3项,省级项目54项,教育厅项目79项,科研经费突破了千万元大关。
据了解,该校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4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获省高校人文社科学术带头人3名;获贵州省科教人才创新团队1个,贵州省高校科教人才创新团队1个;贵州省自然科学论文奖与文艺奖取得突破,获二等奖2名,鼓励奖1名。
实施学生引航工程 助推学生成长成才
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该校围绕“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在学生进校时就要作好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体魄、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职业技能以及扎根山乡的理想和抱负,为学生到基层就业进行“树心立愿”的引导。同时开设各种就业指导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撰写《大学成才规划手册》,并根据“结合专业、综合发展、长远规划、具体计划”的原则,把握好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
“去年,学校成立了由28名博士组成的学生成才工程博士导师团为学生演讲,指导学生学习、考研,让广大学生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起到了示范激励作用。”副校长娄胜霞说,该校还采取课程教学、网络学堂、系列讲座等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和培训,去年共开展就业讲座16场。
据娄胜霞透露,2012年,该校本科学生毕业率为98.7%,学位授予率为85.62%,CET-4过级率为25.02%,考取研究生145名。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推动学校跨越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高校的发展更离不开人才,“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一直以来,我校坚持人才引进与培训同步,加强管理与服务共进,提升师德与能力并重,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副书记王爱华说,该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围绕发展目标,拟定了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按照“以德为先、教学为重、科研为基”高校师资要求,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及学科、学缘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确保到2015年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不少于50人,教授不低于100人。
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该校设立了教师工作处。
据该校纪委书记高勇介绍,在引进人才方面,该校既重点引进,又适当平衡。围绕7个重点学科引进。对于引进的博士,奖励每人100平方米的住房一套和5万元的安家费,还有5至10万元的科研项目资金。
高勇说,学校直接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前年引进博士9人,去年直接引进博士6人,引进候鸟型人才3人。除此之外,学校还通过加大与其他高校的联系,进一步加大了柔性引进人才的力度。“十二五”期间,将充分利用省、市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2012年学校选送74人赴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学习。通过加强对口支援力度,为尽快形成一批有较高水平、体现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和实现争硕目标做好师资队伍的准备。为学校争硕创造了相应的条件,为调整专业结构、打造特色专业奠定了基础。
抢抓机遇迎发展 争当地方高校排头兵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用人需求增大,结构发生变化,遵义师院一校四区已不适应现在的发展。在遵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该校积极行动组建遵义大学。目前,新校区已在新蒲新区规划土地2000亩,预计在上半年就开始动工。据该校有关负责人介绍,新校区根据未来的发展需求进行功能划分,适应现代化高等教育的发展。建成后,可容纳2.5万人。
为“强本争硕”创造条件,为调整专业结构、打造特色专业和组建遵义大学奠定基础,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该校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加大了推进工作的执行力和落实力。
“学校将紧紧抓住历史发展机遇,主动迎接挑战,走内涵发展道路,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学校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把分力变合力、想法变办法、思考变行动、效果变效益,切实推动学校转型,争当地方高校发展的排头兵、争当科学发展的先行者,早日实现‘强本争硕’和申办遵义大学的奋斗目标。”该校党委书记袁利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