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国应确定合理宏观税负水平
时间:2013-5-20 15:29:52 | 信息来源:路透 | 发布者:admin
* 财税改革顶层设计很关键,先明确宏观税负水平
* 税负高低应与与经济发展及政府支出相匹配
* 税制结构和税种税率调整逐步推进
路透北京5月20日 - 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是否适当屡屡引发争议。面对迫切推进的财税体制改革,国家税务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刘佐认为,改革顶层设计首先要确定宏观税负水平,即确定政府该拿多少钱,民众对税负的承受能力。
刘佐在接受路透专访时就称,确定宏观税负水平时要将政府的全部收入,不仅包括公共财政中的税收和非税收入,还要考虑政府性基金等其它三类收入纳入统筹考虑,以及财政支出和经济发展的匹配度等,再进一步完善税制结构和主要税种。
“现在的财税改革比过去可难多了,要统筹考虑政府的全部收入,同时要和财政支出综合考虑。”刘佐称,因此改革的顶层设计很重要,就像盖楼房,要有总的设计图,计划盖多高,楼层的结构如何,每个房间如何布置等等,如果顶层设计没搞好,后面的改革就很难推进。
他提到,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要与政府支出规模,其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以及经济发展相匹配,同时要顾及税务机关的征管能力,国民纳税意识等,因此设计宏观税负水平是一个很大的工程,而不仅仅是数据的简单调整。
“现在民众对财税改革的参与意识很强,改革方案也需要一个征询民意,民众参与的过程。”刘佐称。
他提到,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水平大多在10%至30%之间,但中国在这方面的争论一直比较大,若按财政部的口径近年来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为19%左右,而研究机构和民众的感受往往是税负很重。
他进一步解释,造成这种认知差异的原因虽与统计口径不同有关,如官方的宏观税负统计口径中并不包括税收之外的其它政府收入。但事实上,中国政府的收入却远不止税收,还包括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国有 资本经营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且每年这方面的收入并不少。
根据财政部2013年预算报告,公共财政收入(12.66万亿元人民币)+中央政府性基金(3,619亿)+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011亿)+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28万亿),四项加起来达16.4万亿元,约占2012年中国GDP总量51.9万亿的32%。
国际上通常以一定时期(如一年)政府集中的税收总量或税收和非税收入总量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测算、衡量一个国家的宏观税负水平。
面对外界对中国宏观税负高的指责,中国财政部曾屡次表态称,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目前的宏观税负水平并不高。
去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2012》称,中国宏观税负呈现逐步上升趋势,中小口径的宏观税负缺口逐渐拉大。
社科院的这份报告分别采用中小宏观税负口径做了纵向对比,其中,小口径的宏观税负只体现税收对GDP的比例,不含其他行政性处罚的费用、款项,中口径宏观税负则体现财政收入对GDP的比例,不仅包括了税收,也含有罚金、费用等其他行政收入。
结果显示,2000年小口径的宏观税负与中口径宏观税负分别为12.7%和13.5%,而2011年,小口径的宏观税负为19.0%,中口径的宏观税负水平为22.0%,两种口径的宏观税负都有明显的上升。
**完善税制结构和税种**
刘佐表示,在确定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的前提下,应当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完善税制结构,如货物和劳务税,所得税等所占比重如何调整,同时抓紧完善主要税种。
他提到,中国目前货物和劳务税的比重约为60%,所得税约为30%。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货物和劳务税的比重会下降,所得税的比重会提高。同时,税制改革需要加快,促进降低货务和劳务税的比重,提高所得税的比重。
“主要税种的完善需要同步推进,从目前看比较急的是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步伐应该加快,这项改革涉及中央地方的财力分配等问题,虽然阻力很大,但是相较中国推进改革的大局,这都是小问题。”刘佐称。
中国已宣布将从今年8月1日将营改增的试点推向全国,预计全年减收规模为1,200多亿元人民币,全部推开“营改增”后全年预计可减税约两三千亿元。
营(业税)改增(值税)是中国政府结构性减税的重要内容。中国新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此前表示,下一步将不再进行地区试点,而是分行业在全国推开,力争年底或明年初出台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的营改增方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