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赶超”的突进之路
时间:2013-6-19 10:54:16 | 信息来源:金黔在线 | 发布者:liu
“后发赶超”的突进之路
——贵州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
正在建设中的余庆县石羊湖城市综合体是我省重点打造的100个城市综合体之一,将建设为以金融商务、文化会展、休闲娱乐、游憩康体等高端休闲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化新城。
核心提示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把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途径,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合理流动、有效配置,使工业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城市获得更广的发展空间、农村获得更大的发展支持。为此,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同时确定了重点打造100个示范工业园区、100个示范小城镇和100个城市综合体。
新举措、新任务、新目标确定后,省委、省政府随即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工业园区和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提供了坚强保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100个示范工业园区建设提速发展,100个示范小城镇拔地而起,100个城市综合体稳步推进,为与全国同步小康集聚更多要素,激发更多能量。
100个示范小城镇 山区特色突围“乡村贵州”
城镇化率低于全国15个百分点。特殊的山区环境、喀斯特地貌、在历史中形成的民风民俗、经济基础薄弱等等,这一切都是制约贵州城镇化发展的最大瓶颈。自然、环境、历史、经济、民俗等诸多因素,使过去的高原山区在城镇化发展中举步维艰。
对于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贵州来说,突围“乡村贵州”的路在何方?走一条差异化、非均衡的发展道路,发展特色小城镇是重要的着力点之一。省委、省政府作出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促进“乡村贵州”向“城市贵州”转变,从而实现贵州高原山区的跨越发展。
政策篇
国发2号文件提出:推进城镇化进程,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提出:把推进“三化同步”作为基本途径,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合理流动、有效配置,使工业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城市获得更广的发展空间、农村获得更大的发展支持。
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意见》,要求把小城镇培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载体,重点扶持100个示范小城镇,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全省小城镇建设。《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省将建成100个交通枢纽型、旅游景观型、绿色产业型、工矿园区型、商贸集散型、移民安置型等各具特色的示范小城镇。
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再次提出加快推进包括100个示范小城镇在内的“5个100工程”重点平台建设。今年3月1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2013年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发展定位。加快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提升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注重特色发展,彰显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民族风情和文化品位特色,建设“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城镇。坚持多元投入,整合各类资金,统筹推进小城镇机构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突围“乡村贵州”的进军号角已响彻贵州高原,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紧锣密鼓地在各地展开。
进程篇
目标既定,组织保障和政策措施是关键。今年3月,我省建立了以省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省有关部门为成员的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示范小城镇综合协调、规划编制、城镇建设、产业发展、政策研究、督促检查等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有序推进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
为了确保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取得实效,省委、省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性政策文件,在土地供应、政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资金、金融支持等领域,为推进城镇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了我省城镇化建设步伐。
去年7月,省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订《共同推进贵州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合作协议》,以合作协议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历年最多,达105.04亿元。同年11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分别与国开行贵州省分行、省农信社签署了金融支持小城镇合作备忘录,国开行贵州分行、省农信社将为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提供460亿元金融支持。目前,国开行贵州分行已累计发放各项贷款536.11亿元;截至2012年底,全省农村信用社发放各项贷款1545.66亿元,其中,100个示范小城镇累计发放各项贷款69亿元。今年2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又分别与工、农、建、交四家国有银行贵州省分行签订了金融支持贵州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合作框架协议,四家银行在今后五年内将为我省包括小城镇建设在内的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提供360亿元金融支持。
除了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外,今年,省政府又安排省财政3亿元用于30个示范小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其中省小城镇建设引导专项资金2亿元,整合资金1亿元,并将视财力逐年增加。各市(州)、县(市、区)也建立了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投向不变、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了整合统筹力度。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委、水利等省有关部门申请中央项目和资金以及下达省级补助资金时,也要向100个示范小城镇倾斜,为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已获得6家金融机构121亿元信贷支持,以及国开行贵州省分行提供的52.5亿元贷款和贵阳市创新融资模式提供的23亿元支持。今年一季度,全省示范小城镇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21个,签约资金236.19亿元,到位资金49.22亿元。100个示范小城镇在建项目698个,建成107个,完成投资33.66亿元,占年度目标的23.54%。
100个示范工业园区 多措并举健康成长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按照“集聚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集约发展”的要求,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强化要素保障,优化投资环境、夯实招商基础,积极引进资金、汇聚各类人才,大力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向产业园区加速聚集,全省产业园区建设呈现出投资加大、发展加快,规模扩张、实力增强,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的良好局面。
政策篇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集中打造“5个100工程”的重大决策部署,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关于抓好“贵州省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全省产业园区重点突破、示范带动,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多措并举确保产业园区成长工程开好局、起好步,加速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省经信委按照“创新机制、龙头带动、限期升级、争创一流”的总体思路,对《贵州省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2013年工作方案》下达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狠抓落实,认真贯彻执行。
据了解,目前,省经信委已下发了《产业园区规划编制及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实施方案》、《产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产业园区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编制指南》等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规划编制工作的基本规范和进度要求。同时,省经信委牵头制定了《“511”示范培育园区考核评价办法》,按照“末位淘汰、进位增补”的原则,对示范园区培育计划实施动态管理;安排2亿元以上的补助资金,支持“511”示范培育园区建设,并力争新培育出3个以上的“511”示范培育园区;把贵安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作为千亿级产业后备培育园区,扶持其按照“一年有框架,两年有效果,三年有形象,五年大发展”的要求,做到“加快规划修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招商引资引智,加快大项目实施”;帮助贵安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在年内启动2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实现贵州“江苏慧谷”产业项目等重大项目的落地开工。
进程篇
截至去年底,全省已设立各类产业园区111个,其中有5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15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产业园区的总体规划面积达到4000多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超过4000户,就业人数接近50万人,园区的投入产出已占到全省工业的“半壁江山”。实施“扩区升位一批、培育壮大一批、差异化发展一批”的产业园区梯队发展战略,涌现出小孟、仁怀-习水等7个年产值超百亿的产业园区和汇川机电等11个年产值超50亿元的产业园区。突出园区特色化发展,以“四个一体化”、“五张名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园区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今年是我省实施“5个100工程”的起步之年,对推进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至关重要。省经信委下发了《关于抓好30个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突出抓好30个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并按照《贵州省“511”示范培育园区考核评价办法》,对30个重点园区实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支持力度挂钩。对排名后3位的园区,实行末位淘汰,下年度不再支持;对考核合格和新增的3个园区,下年度给予相应支持;对突破1000亿元、500亿元规模的园区,下年度分别按每年3000万元、1000万元给予奖励。
产业园区所在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提高项目入园率、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投产达产率;加大园区优质企业上市培育力度,重点指导和扶持5至10户企业加快上市进程;加快构建创新体系,实施25项国家和省级重大专项或重点科技项目,引进和转化30项科技成果,使我省产业园区成长工程迈入“提速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据省经信委调度统计,一季度,全省111个产业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近242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90亿元以上,新增到位资金465亿元,新增入园企业200余户,新增从业人员近6万人,产业园区各项指标大幅度增长。
100个城市综合体 组团式特色化稳步推进
城市综合体建设是我省实施城镇化带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工作方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省城市综合体建设立足实际,充分体现山区城市特色,以组团式理念推进,采取错位发展和有序发展的方式,建设中既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又体现了民族文化特色。同时,在城市综合体建设中,坚持以功能分类为主,根据发展需要和资源要素条件,从商贸、居住、会展、旅游、文化等方面进行不同功能划分,科学确定主体功能,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实现城市综合体功能优化组合。
政策篇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围绕“一开始就要比较科学”的要求,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坚持谋定而后动,注重规划引领,积极完善政策和技术两方面的支撑体系。
完善政策和技术体系。在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中,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定了《贵州省促进100个城市综合体健康发展2013年工作方案》,明确了定路线图、定工作量、定时间表、定责任人的工作措施,同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予以推进。拟订《关于促进100个城市综合体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制定了《贵州省城市综合体布局规划》,引导城市综合体项目错位发展、有序推进;出台了《贵州省城市综合体技术审查要点》和《贵州省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试行)》,进一步明确了相关技术要求;编制完成了《贵州省促进100个城市综合体健康发展省外资料汇编》,为各地在城市综合体建设中提供决策参考。还编印了《城市综合体案例图集》,提供国内外案例解析,开拓了建设者的视野;印发了《城市综合体贵州文化元素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为打造贵州特色城市综合体提供借鉴。
这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以及技术体系的完善,为我省积极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程篇
重视招商引资并积极争取金融支持,确保城市综合体项目“有钱”推进。今年以来,我省各地住房城乡部门积极主动配合商务部门招开发主体,引进实力强、信誉好的开发主体进入我省城市综合体开发市场。同时配合商务部门招运营商,积极引入国内外、省内外知名流通企业、运营商进入城市综合体设置大超市、大卖场、连锁店、品牌名店。主动对接金融机构,争取金融支持城市综合体项目和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创新融资模式。
一季度,全省城市综合体在建项目已达40个,74个落实了开发主体。同步开展了全省100个城市综合体周边500米范围内基础设施摸底调查,初步建立了基础设施项目库。向省投资促进局推荐47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参加全国“两会”前的项目推介会,签约23个,签约资金304亿元。此外,今年一季度,100个城市综合体获6家金融机构146.3亿元信贷支持;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8个,签约资金178.77亿元,到位资金28.03亿元;在建项目49个,完成投资32.49亿元,占年度目标的21.7%。